Workflow
天命
icon
搜索文档
《盟约:道教法箓的精神内涵与授度仪式》的写作自述与辩白
新浪财经· 2025-07-17 13:27
书籍出版与反响 - 《盟约:道教法箓的精神内涵与授度仪式》于2023年10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全书1627页,定价198元 [2] - 该书自2023年11月出版后受到学者与奉道者群体关注,网络平台及《智通财经》出现书评 [2] - 2024年8月上海城隍庙道观举办专题座谈会,会议内容与评论反馈被汇编成稿 [2] 核心研究意图 - 通过"法箓""盟约"等核心概念建立界定道教的共识,回答"何以道教"这一根本问题 [3] - 尝试在多元历史现象中构建道教"单数"叙事,强调其自我叙述的义理建构需求 [4][5] - 还原以普通信徒(道民)为主体的宗教生态,关注缺乏研学条件的信众修行方式 [6] - 探索个体超越性与集体宗教制度的平衡,为"通过服务人民修行"提供法理依据 [7] 方法论创新 - 结合伊利亚德、施舟人等学者路径,用理性学术方法探讨信仰问题 [8] - 采用诠释学方法处理早期道教碎片化文本,聚焦汉末至南北朝的关键转折点 [11] - 通过时间维度比较正一盟威道与法家、墨家等学派,揭示其融合多元本土基因的特点 [13] - 空间维度比较道教与犹太教,分析两者在"至上存在"崇拜和盟誓仪式上的共性 [14][16][18] 核心理论框架 - 提出"下教"与"盟约"概念:大道降生教化人类,鹤鸣山事件确立"三天"新信仰体系 [19][21] - 强调"气"的变革:三天道气构建虚拟血脉形成教团,区别于六天时代的散点下教 [27][28] - 分析宋元道教三大转变:神明体系帝制化、仪式祭祀经济回归、授度体系法术化 [32] - 指出全真派对传统授度体系的认可,其合法性需满足义理协同与道气流通双重标准 [34][35] 宗教精神阐释 - 理性精神:反对祭祀贿赂,强调"信道守戒"的虔敬生活为获福唯一途径 [37][39] - 解放精神:破除占卜宿命论,恢复人类对生命驾驭的主观能动性 [40] - 平等精神:法箓授予突破性别阶级限制,实现中国宗教史上首次平权革命 [41] - 同命精神:通过道气布散建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达成终极合同境界 [42] 历史定位与当代价值 - 鹤鸣山盟约兼具继承性与革新性,是信仰实践方式的分水岭 [25][26][28] - 六朝灵宝、上清经教作为三天道气的辅助性下教,丰富体系内在一致性 [29][30] - 发掘早期道教全人类共同价值基因,对保持文化自信具有战略意义 [43] - 强调"周流自新"的持续阐释传统,需对既有体系进行批判性继承 [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