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搜索文档
中央民族大学白照杰:唐玄宗胞妹金仙公主的求道之路
经济观察报· 2025-08-29 08:08
(原标题:中央民族大学白照杰:唐玄宗胞妹金仙公主的求道之路) 文博时空 作者 白照杰 李唐有公主入道之风,就目前所知情况而言,已可确定至少有28位公主因不同原 因成为道士,金仙公主就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位。 金仙公主墓志志盖"大唐故金仙长公主志石之铭" 金仙公主墓志拓片 《大唐故金仙长公主神道碑铭并序》(后简称《金仙神道碑》)为徐峤(之)撰,唐玄宗御书。此碑本 系传世之作,《道家金石略》依《金石萃编》等录文,可以参考。《大唐故金仙长公主志石铭并序》 (后简称《金仙墓志》)于1974年经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挖掘,出土于蒲城县三合乡武家村北,亦为徐峤 所撰,玉真公主亲书。依二石内容,可判断二者均刻于开元二十四年(736)金仙公主附葬桥陵之时, 乃梳理金仙生平道迹最可依仗之材料。 两石记载金仙公主享年四十四岁,《金仙墓志》称其"壬申之年,建午之月,十日辛巳薨于洛阳之开元 观",可知金仙卒于开元二十年(732)。以此上推,金仙约当生于689年(虚一岁),即武后永昌元 年。《金仙神道碑》和《金仙墓志》给出金仙的家庭关系,指出其为太宗曾孙、高宗之孙、睿宗之女, 玄宗同父同母的八妹。虽贵为天皇贵胄,但金仙公主的童年却可能长期生活 ...
《盟约:道教法箓的精神内涵与授度仪式》的写作自述与辩白
新浪财经· 2025-07-17 13:27
书籍出版与反响 - 《盟约:道教法箓的精神内涵与授度仪式》于2023年10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全书1627页,定价198元 [2] - 该书自2023年11月出版后受到学者与奉道者群体关注,网络平台及《智通财经》出现书评 [2] - 2024年8月上海城隍庙道观举办专题座谈会,会议内容与评论反馈被汇编成稿 [2] 核心研究意图 - 通过"法箓""盟约"等核心概念建立界定道教的共识,回答"何以道教"这一根本问题 [3] - 尝试在多元历史现象中构建道教"单数"叙事,强调其自我叙述的义理建构需求 [4][5] - 还原以普通信徒(道民)为主体的宗教生态,关注缺乏研学条件的信众修行方式 [6] - 探索个体超越性与集体宗教制度的平衡,为"通过服务人民修行"提供法理依据 [7] 方法论创新 - 结合伊利亚德、施舟人等学者路径,用理性学术方法探讨信仰问题 [8] - 采用诠释学方法处理早期道教碎片化文本,聚焦汉末至南北朝的关键转折点 [11] - 通过时间维度比较正一盟威道与法家、墨家等学派,揭示其融合多元本土基因的特点 [13] - 空间维度比较道教与犹太教,分析两者在"至上存在"崇拜和盟誓仪式上的共性 [14][16][18] 核心理论框架 - 提出"下教"与"盟约"概念:大道降生教化人类,鹤鸣山事件确立"三天"新信仰体系 [19][21] - 强调"气"的变革:三天道气构建虚拟血脉形成教团,区别于六天时代的散点下教 [27][28] - 分析宋元道教三大转变:神明体系帝制化、仪式祭祀经济回归、授度体系法术化 [32] - 指出全真派对传统授度体系的认可,其合法性需满足义理协同与道气流通双重标准 [34][35] 宗教精神阐释 - 理性精神:反对祭祀贿赂,强调"信道守戒"的虔敬生活为获福唯一途径 [37][39] - 解放精神:破除占卜宿命论,恢复人类对生命驾驭的主观能动性 [40] - 平等精神:法箓授予突破性别阶级限制,实现中国宗教史上首次平权革命 [41] - 同命精神:通过道气布散建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达成终极合同境界 [42] 历史定位与当代价值 - 鹤鸣山盟约兼具继承性与革新性,是信仰实践方式的分水岭 [25][26][28] - 六朝灵宝、上清经教作为三天道气的辅助性下教,丰富体系内在一致性 [29][30] - 发掘早期道教全人类共同价值基因,对保持文化自信具有战略意义 [43] - 强调"周流自新"的持续阐释传统,需对既有体系进行批判性继承 [45][46]
碑文记载的香山寺
北京晚报· 2025-06-24 15:27
香山寺历史沿革 - 香山寺历史可追溯至东晋时期 明代文献记载其与葛洪炼丹传说相关 丹井遗址保存至明后期[3] - 始建年代存在唐朝说 明成化年间碑文记载"永安寺创自李唐" 元诗提及唐代已有妙高堂建筑[3] - 辽代香山寺由中丞阿里吉舍宅而建 寺前立有两通白玉石碑记载施舍过程 辽宣宗耶律淳葬于寺旁永安陵[4] 金代皇家园林建设 - 金世宗完颜雍1186年重建香山寺并命名"大永安寺" 配套建造香山行宫和五华道院 形成皇家寺院园林区[7] - 寺院占地规模扩大 新建大阁/翠华殿/飞泉亭等建筑 获赐田2000亩/栗树7000株/钱2万贯等资产[7] - 金章宗时期将玉泉山行宫纳入体系 形成西北郊皇家园林网络 香山寺兼具皇家与民间功能 成为社会各阶层聚集地[8] 建筑与文化遗产 - 金代香山寺建筑华美规模宏大 明代文献记载其遗迹包括祭星台/护驾松等金章宗时期景观[9] - 乾隆时期在香山寺设"买卖街"模拟市井 太监宫女乔装经营店铺 体现皇家休闲文化[1] - 现存历史记载包含辽代舍宅碑文/金代李晏撰写的寺碑/元代《丹井》诗等多元文本证据[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