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天津饮食文化
icon
搜索文档
天津蒸饼里的快乐密码|十月行记
经济观察报· 2025-10-06 18:29
文章核心观点 - 天津蒸饼作为传统面食,体现了天津“反精致”的生活哲学,其核心在于不追求外观惊艳但讲究内在妥帖与实在 [9][10] - 蒸饼是解读天津城市快乐密码的关键,其平凡外表下包裹着千年历史、市井烟火和本地人特有的豁达生活态度 [10][34][35] 行业与产品特点 - 产品形态定义为用发面蒸的带馅扁圆形面食,与普通豆沙包不同之处在于豆沙需用炒色白糖并佐以桂花酱,馅料乌黑发亮,且需按压成型并夹出花纹 [23] - 产品价格亲民,单个售价约5元,具有饱腹暖心的特点 [30] - 馅料种类多样,既有遵循古法的豆沙、红果馅,也有具本土特色的甜咸馅,以及迎合年轻人的创新水果馅和巧克力馅 [21] 生产工艺与技术 - 真材实料是秘诀,坚持用老肥发面,夏季发酵四小时,冬季需六小时 [14][17] - 豆沙馅制作讲究,红小豆需浸泡整夜,蒸制两小时后过筛去壳,再用白糖、桂花酱文火慢炒四十分钟 [14][18] - 炒馅功夫考验火候,过犹不及,按压成型力道需恰到好处,太重易露馅,太轻则花纹不显 [19] - 部分传统馅料如甜咸馅、红果馅仍坚持手作,豆沙馅为提升效率已采用机器包制 [14] 市场表现与消费者需求 - 典型商户销量增长显著,例如李师傅的蒸饼从2009年第一天仅卖出50个,增长至目前每天平均能卖约500个 [14] - 消费群体覆盖老中青三代,既有从小吃到大、注重味道传承的老顾客,也有成为年轻人新宠的创新口味产品 [16][21] - 本地消费者更认可家门口无招牌的小推车产品,体现了对随意性市井烟火的偏爱 [8] 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 - 蒸饼历史可追溯至汉代,宋代为其黄金时代,“卓花”工艺与今日花纹相似度高 [24][25][26] - 蒸饼因宋仁宗名讳曾改称炊饼,在天津经由漕运发展吸收南北技艺后形成独特面貌 [23][28] - 产品造型的扁圆源于“蒸瘪”谐音,花纹不仅为美观,亦有让热气穿透面皮的功能性作用 [23] 社会价值与城市精神 - 蒸饼所代表的不追求精致、讲究实在、包容创新的特点,与天津抑郁症患病率全国最低的研究发现相呼应,是城市生活智慧的缩影 [30] - 通过日常饮食传承了“嘛钱不钱的,乐和乐和得了”的豁达生活态度,构成了城市精神健康的根基 [30][35]
十月行记|天津蒸饼里的快乐密码
经济观察网· 2025-10-05 10:04
经济观察报记者 王雅洁 早晨10:30的天津,雾气尚未散尽,鞍山道旁的"中栗华栗子"门口已排起长队。 队伍里多是本地人——穿着睡衣的大爷拎着搪瓷缸子,遛狗的大妈挎着布兜,年轻人边刷手机边向前挪动。 玻璃橱窗后,蒸汽氤氲中,一笼笼印着花纹的蒸饼正出锅。 "要杏儿和巧克力双拼!"常来的顾客不用看菜单,扫码付款的动作行云流水。 这家以栗子闻名的店铺,蒸饼却是隐藏的明星产品。 排在前面的本地居民王大爷说:"这家算网红了,但老天津人更认家门口没牌子的小推车。" 他指了指巷子深处:"我吃了三十年那家的甜咸馅蒸饼,老板连招牌都懒得挂。" 这种随意性恰是天津饮食文化的底色。 图为当地蒸饼店的菜单。经济观察报 王雅洁/摄。 在社交媒体追逐"打卡美学"的当下,天津人依然固执地守着某种"反精致"的生活哲学——食物不必惊艳,但必须妥 帖;日子无需喧哗,自在便是圆满。 发面要用老肥,夏季发酵四小时,冬季则需六小时。 在这座被戏称为"最快乐"的城市里,一枚售价几元钱的蒸饼,正是解读这份快乐密码的关键所在。 真材实料是秘诀 顺着王大爷的指路,在王顶堤一家没有招牌的糕饼店,记者找到了李师傅。 每天凌晨两点,他和妻子就起床开始和面。 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