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微生物研究

搜索文档
我国学者首次在中国空间站发现微生物新物种,其已进化出适应极端太空环境的能力
生物世界· 2025-05-18 15:50
中国空间站微生物新物种发现 - 中国科研团队首次在中国空间站发现并鉴定微生物新物种"天宫尼尔菌"(Niallia tiangongensis),拓展了太空环境微生物多样性认知边界[2] - 该菌株具有适应极端太空环境的机制,包括更强的抗氧化应激能力和逆转辐射损伤能力,其生存机制研究有助于开发微生物控制策略[2] - 天宫尼尔菌可能应用于太空技术、农业和医学等多个领域[2] 天宫尼尔菌特征分析 - 菌株JL1B1071T属于革兰氏阳性、好氧、产芽孢杆状菌,基因组大小为5,166,230个碱基对,G+C含量为35.6 mol%[4] - 与地球亲缘最近的环状尼尔菌相比,基因组相似度仅83.3%,远低于物种界定标准95%[4] - 具有独特的水解明胶能力,可在营养有限环境中利用明胶作为底物[5] - 在GAF结构域含蛋白和DNA连接酶D蛋白中存在关键保守特征插入/缺失突变[5] - BshB1和SplA蛋白突变可能增强生物膜形成、氧化应激反应和辐射损伤修复能力[5][8] 研究背景与方法 - 研究是中国空间站居留舱微生物监测任务(CHAMP)的一部分,样本由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于2023年5月采集[4] - 研究人员使用无菌湿巾从空间站各舱段表面采集微生物样本,带回地球后进行基因组测序和代谢分析[4] - 研究基于表型、生理生化特征及基因组注释确认新物种[6] 国际空间站微生物环境对比 - 国际空间站微生物多样性远低于地球人造环境,且多为人类携带物种[7] - 研究表明航天器过于干净无菌可能导致宇航员健康问题,更多样性微生物或有助于改善空间站人类健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