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奉献
icon
搜索文档
“黄海前哨”的坚强堡垒
辽宁日报· 2025-07-08 08:51
近日,在大连市长海县海洋岛镇"三八女炮班"成立65周年庆祝活动中,现任女炮班党支部书记、班 长牟苹丽从长海县委有关负责同志手中,郑重接过"海洋岛'三八女炮班'志愿服务队——海洋岛总队"队 旗。这标志着一张以"三八女炮班"志愿服务队为引领、遍布海岛的志愿服务网络正在形成。 "志愿服务总队的成立,表明我们在新时代肩负起为海岛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使命。"牟苹丽在授 旗仪式上发言时说,女炮班将深入村屯、走进群众,努力当好"五员",即政策法规宣传员、公共安全协 管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会治安巡逻员和社情民意信息员,积极投身到全镇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为 助力海洋岛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尽管今年已经超过45岁,但第十四代女炮班班长牟苹丽、一炮手王晓凤、六炮手张晶3名党员,仍 然和90后年轻队员一样,顶着烈日在训练场上一遍遍进行着操炮训练。四炮手郭娇改训双三五高炮时, 以90多斤的身躯拖着两根几乎和手腕一样粗的电缆,在训练场上奋力向前,从不叫苦、示弱。女炮班成 员常常带着光荣与自豪的心情,向中小学生、参观炮班展示馆的人们,讲述炮班里那些真实而感人的事 迹,但对训练和工作中的苦累却从不抱怨。牟苹丽说:"海洋岛'三八女炮班'是' ...
平安产险漳州中心支公司:特殊“儿童节” 致敬年代奉献者
中金在线· 2025-07-07 11:57
活动概述 - 平安产险漳州中心支公司长泰营销服务部志愿者在6月1日组织银塘社区老人参与童趣游戏活动[4] - 活动包含套圈圈、吹泡泡、会飞的气球等游戏道具,旨在弥补老人缺失的童年欢乐[4] 参与者反馈 - 81岁张奶奶回忆童年艰辛,表示首次体验儿童节快乐[4] - 徐爷爷成功套中奖品时,志愿者与老人共同分享喜悦[5] 活动意义 - 活动被视为对老一辈奉献者的致敬,两代人通过游戏实现情感共鸣[8] - 志愿者认为当下无忧的快乐凝结着前辈在艰难岁月中的坚守[8] 活动效果 - 老人全程投入游戏,结束时仍紧握玩具不愿松手[8] - 七彩泡泡象征迟到的童年憧憬,活动为银发岁月增添童真亮色[8]
在麦田里开出红色的花——国网陕西电力退休职工魏德军纪实
中国能源网· 2025-07-02 17:56
红色记忆博物馆概况 - 博物馆占地面积超2500平方米,收藏珍贵文献、图片、瓷器、实物资料等上万件 [6] - 馆内设有讲习所、复兴之路、红色窑洞、社会主义建设、红色书画典藏五个主题展室 [6] - 通过文献、实物、瓷器、绘画四大类展示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6] - 博物馆自建成以来已接待包括军队、党政机关和国网系统等在内的20余万人次 [10] 魏德军的个人经历 - 1979年投身军旅,1982年转业至国网陕西技能培训中心(原咸阳电力技工学校)担任教师 [9][11] - 在电力教育岗位工作39年,培育大批电力行业骨干 [9] - 2021年退休后专注于红色文化传播,担任博物馆馆长兼讲解员 [10][11] 博物馆的建立过程 - 魏德军花费23年时间收集红色藏品,从军营时期延续至电力工作期间 [4][5] - 初期家人不理解其收藏行为,后因文化传承价值获得支持 [4] - 博物馆于2008年7月1日正式揭牌 [4] - 镇馆之宝为延安"扫盲"教材,记录抗战时期教育艰难历程 [10] 运营现状与社会影响 - 魏德军每日亲自接待参观者并讲解藏品历史 [8][10] - 退休后仍频繁往返各地旧物市场补充馆藏 [10] - 提出希望联合其他退休人员共同传播红色文化 [10] - 博物馆成为展示红色文化的重要场所,藏品包含老军号、军装、日记本等历史实物 [5][14]
淳安 韩仁生: 不忘初心献余热 传承文化润乡邻
杭州日报· 2025-07-01 10:29
文化传承与社区活动 - 75岁的韩仁生带领"夕阳红文艺队"在淳安县左口乡龙源庄村排练节目,致力于复兴濒临消亡的民间艺术如竹马和"三吹三打" [1] - 文艺队自掏腰包购置二胡、锣鼓、演出服,并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方式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敬老孝亲传统和邻里守望典型 [1] - 文艺队不仅在龙源庄"村晚"中担任压轴节目,还在全县村歌大赛中获得金奖 [1] 节日与社区服务 - 每逢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文艺队走街串巷表演舞龙,并在孩子们的启蒙礼上吹奏礼乐 [2] - 十余年来,韩仁生坚持带领队员到村祠堂为留守老人演出,风雨无阻 [2] - 韩仁生将演出视为"事业",认为从传承艺术到温暖民心是党员的责任 [2] 个人奉献与精神传承 - 韩仁生从军营到工厂,再到下岗职工和文化传承人,始终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 [1][2] - 尽管搬到县城,他仍每周回村排练,认为村里是他的"舞台" [2] - 韩仁生用艺术的火种照亮乡邻的精神家园,体现"退休不褪色"的党员情怀 [2]
从雨果剃头说起
人民日报· 2025-07-01 06:11
法国文学家雨果一生著述甚丰,有什么秘诀?专注。创作《巴黎圣母院》时,他把"体面"的衣服锁进箱 子,然后把钥匙扔到湖里,还"别出心裁"地剃了个"见不得人"的发型——把头发和胡子各剃掉一半。这 位大文豪艺术性地谢绝了社交活动,穿着一件破旧的睡衣日夜鏖战,写出了这部传世之作。 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心无旁骛地去创新创造,又何愁不能写就自己的"传世之作"呢。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01日 05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 专注才能铸就传奇。要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必须葆有全身心投入的状态,尤其是对于科学家群体来说, 他们肩负着探索人类认知边界的崇高使命,更需要心无旁骛、全神贯注。惟其如此,方能抵达胜利的彼 岸。 兰芳不厌谷幽,君子不为名修。大凡潜心事业的人,都是懂得这个道理的。诸葛亮以"非淡泊无以明 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展现出高远的人生追求。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为了核潜艇 事业,隐姓埋名30年,以赤诚之心铸就"大国重器"。古往今来,凡志士仁人,都葆有"正其义不谋其 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大格局,才成就了非常之功。 要摆脱名缰利锁,就要保持谦逊品格,做到胜而不骄、居功不傲。小说《围城 ...
援非医生张军桥:“不需要记住我,我们是中国医疗队”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30 08:36
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事迹 - 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队长张军桥在救援当地溺水居民时不幸牺牲,年仅38岁 [1] - 张军桥的牺牲事迹被非洲多国主流媒体报道并引发广泛社会反响 [1] - 当地网友称赞张军桥是"真正的医生",用生命换回他人生命 [1] 张军桥医生工作表现 - 张军桥在穆欣比利国立医院工作期间组织多场麻醉技术专项培训 [3] - 当地医护人员视张军桥为导师,称赞其乐于分享知识和才能 [5] - 同事评价张军桥是优秀的合作者,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是好人 [6] 医疗救助事迹 - 张军桥协调医疗队救助了一名无法承担医疗费的先天性脐疝患儿 [8] - 患儿母亲请求张军桥为孩子取中文名"齐鲁" [8] - 患儿母亲致悼念信感谢张医生的奉献精神 [10] 追悼活动 - 穆欣比利国立医院举办追悼会,300余名各界人士参加 [11] - 医疗队同事称张军桥是带领团队乘风破浪的"船长" [13] - 张军桥生前表示"生命是我最看重的,不需要记住我" [15] 社会评价 - 坦桑尼亚-中国友好协会秘书长称赞张医生富有责任心、乐于奉献 [3] - 当地医护人员表示无法接受张医生的离去,失去了一位好朋友 [3] - 患者家属表示张医生的精神将继续传承和激励他人 [10]
让青春之花绽放在西部热土
央广网· 2025-06-29 13:41
西部计划志愿者故事 - 保定学院2024届毕业生成佳乐成为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于新疆巴州库尔勒市纪委监委,从听故事者变为参与者[2][3] - 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鲁瑶在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民族中学支教,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探索欲,并联动母校举办云上化学活动[3][4] - 朱一然从西部计划志愿者转为新疆和静县开都河水务有限公司员工,在当地购房并计划结婚,实现扎根[4][8] - 吕霖潇从邢台医专毕业后在且末县英吾斯塘乡卫生院送诊,后考入且末县人民医院,成为当地居民的健康守门人[10][11] 西部计划参与规模 - 自2003年以来河北省累计招募西部计划志愿者1.2万余名,2024年新招募1100余名志愿者将赴新疆、吉林、西藏等9个省区[15] - 保定学院25年间有近400名毕业生前往新疆、西藏、青海等地支援教育[12] 青年职业选择动因 - 杨若翰受前辈事迹感召报名西部计划,计划7月赴疆用所学知识助力西部建设[13] - 河北师范大学王明建放弃企业橄榄枝选择西部计划,认为职业价值在于努力方向而非薪酬或城市[13] 精神传承与时代意义 - 老一辈西部建设者的家国情怀在新时代学子中延续,志愿者将个人发展融入时代洪流[15] - 受访者强调人生意义在于奋斗奉献中寻找方向,青春价值在于将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15]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重温英模人物与祖国同行的精神魅力青春为炬照山河
当英模的形象与泛黄的手稿再现,当青春的誓言与民族的脉搏同频,我们仿佛听见激昂的回响:青春,当以 信仰为火种,照亮山河。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在举办的馆藏英模蜡像展,以一场沉浸式的历史对话,将百年来 中国青年的热血、理想与担当凝固成永恒。 本次展览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200余尊蜡像中精心遴选30尊英模人物作品展出。其中既有李大钊、向警予、 方志敏等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驱,也有王进喜、雷锋等无私奉献的劳动模范;既有鲁迅、聂耳、冼星海等 为人民而创作的文艺巨匠,也有钱学森、李四光、袁隆平等以身许国的科学巨擘;既有焦裕禄、孔繁森、杨 善洲等心系群众的人民公仆,也有罗阳、黄大年、黄文秀等苦干奋斗的时代楷模。展览通过艺术化场景设 计、文物展示、英模名言和故事解读等多种表现手法,让广大观众从中深切感受奋斗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 业各条战线上的英模人物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共进的感人事迹和人格魅力。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英模蜡像展现场。 在李大钊身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体现着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格。他作风质朴,不驰于空想,不 骛于虚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李大钊光辉生命的写照。这副联语,一洗风花雪月、儿女情长,在 时代大变革 ...
青春华章·豫你同行┃青春不一定轰轰烈烈 微光成炬也有动人的温暖
中国青年报· 2025-06-25 09:03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青年志愿者活动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子孟瑞鹏为救两名落水儿童牺牲 生命定格在23岁 其精神成为激励他人的温暖光芒 [1] - 孟瑞鹏在日记中强调理想与良心的坚守 这成为华水学子的共同座右铭 激励他们投身志愿服务 [2] - 自2012年起 华水连续13年派遣60名青年志愿者赴贵州黔西南安龙县支教 通过教育帮扶改变当地孩子命运 [2] 支教团具体行动 - 华水第二十届研支团团长刘帅冶向山区孩子承诺"知识改变命运" 团队成立临时党支部开展红色教育 播撒爱国种子 [2] - "孟之舟"志愿者服务队以孟瑞鹏命名 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 开展敬老院陪伴、防艾宣传、留守儿童关爱等公益活动 [5] - 志愿者通过"以爱抗艾"等公益活动普及健康知识 同时参与社区服务 用点滴善举汇聚社会暖流 [5] 精神传承与影响 - 孟瑞鹏生前笔记中"施与受是硬币两面"的观点被志愿者奉为座右铭 强调付出与快乐的辩证关系 [5] - 华水通过塑像等形式纪念孟瑞鹏 其舍己救人事迹和精神持续影响校园文化 [3] - 支教团在贵州与学生合影留档 体现教育帮扶工作的延续性与团队凝聚力 [5]
在“无树之城”的荒芜中,感受“扎根”的力量
中国青年报· 2025-06-18 06:48
"只要不去那曲都挺好的。" 姨夫这句无心之言,穿过报道的铅字,像一颗冰冷的石子投入我记忆的深 潭,瞬间激起了陇东群山的风声。谈海玉19年前踏上那片平均海拔4500米的"无树之城"时,可曾预见 到,她的选择会成为一面镜子,如此清晰地映照出我,以及无数如我一般选择向西而行的灵魂深处,那 份被风沙磨砺、被孤寂淬炼,最终被"被需要"的价值感所充盈的质地? 她的故事,我读得缓慢而沉重。并非因其遥远,恰恰相反,它像一把精准的钥匙,旋开了我支教岁月里 那些未曾言说的暗匣。那曲的"苦",是刻在石碑上的"中国海拔最高城市",是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与刮 骨的风沙,是土坯房缝隙里透出的刺骨寒意,是点不着的牛粪炉子升腾起的迷茫烟雾。这"苦",于我, 是黄土高原沟壑间盘旋的沙尘呛入喉咙的粗粝,是初登讲台面对陌生环境和知识断层时的手足无措,是 深夜灯下反复修改教案却依旧忐忑的孤影。我们都在一片被世人视为"边缘"的土地上,用自己的体温对 抗着某种巨大的"荒凉"——地理的,也是认知的。 然而,谈海玉让我震撼的,不仅仅是这"苦"的承受力。是她在那曲市人民医院(2018年前为"那曲地区 人民医院"——编者注)19年的跋涉,让我第一次如此深刻地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