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专注
icon
搜索文档
下一代浏览器?极简设计+垂直标签,告别杂乱,专注高效!比 Chrome、Firefox 更懂你的需求!
菜鸟教程· 2025-07-09 10:26
浏览器市场现状 - 目前主流浏览器以Chrome为主,其特点是插件丰富但操作复杂,用户常被通知、插件和工具栏干扰[1] Zen Browser产品定位 - 定位于提供"无干扰、高掌控力"的浏览体验,特别适合开发者群体[2] - 作为开源浏览器,致力于打造简洁专注的网络浏览环境,GitHub已获34k+ Star[3][4] 核心功能特点 - **界面设计**:去除广告/弹窗等传统浏览器元素,保持界面清爽[6] - **专注模式**:主动屏蔽社交媒体通知、广告等非必要干扰元素[7] - **开源生态**:支持社区自定义修改,促进功能迭代[8] - **跨平台支持**:覆盖Windows/macOS/Linux三大操作系统[9] 技术创新 - **标签管理**:采用左侧垂直标签栏设计,支持50+标签同时运行无卡顿,悬停自动展开标题[10][14] - **内存优化**:基于Gecko引擎优化,相同场景下比Chrome减少40%内存占用[19] - **工作区隔离**:通过分工作区管理不同场景(工作/学习/娱乐),避免标签混杂[19] 竞品对比(Chrome) - **标签布局**:Chrome采用横向标签栏,20+标签后标题消失,Zen完整显示50+标签标题[14] - **资源占用**:Chrome开启10个标签消耗1GB+内存,Zen在同等条件下内存占用显著降低[19] - **干扰控制**:Chrome易误触社交娱乐网站,Zen通过工作区隔离实现场景纯净切换[19] 效率工具 - **紧凑模式**:智能隐藏/显示标签栏以最大化屏幕空间[18] - **快速预览**:支持常用标签快速跳转,无需检索历史记录[18] - **分屏视图**:支持双标签页并排显示,提升多任务处理效率[18] 技术规格 - 安装包覆盖多种架构,包括: - Linux版77.6MB/66.9MB(ARM)[17] - macOS版119MB[17] - Windows版79.7MB/70.3MB(ARM)[17]
内在游戏:为何“用力过猛”反而输掉人生?
虎嗅· 2025-07-07 11:33
内在游戏理论 - 网球运动由外在游戏(技术动作)和内在游戏(心理状态)组成,内在游戏的对手是注意力分散、紧张和自我怀疑等心理障碍[5][6][17] - 提出"两个自我"理论:自我1(批判控制)干扰自我2(本能直觉),现实表现=潜力–干扰[20][21][23] - 经典案例显示,放松专注观察网球飞行轨迹后,女学员击中甜区成功率从低水平提升至90%[25][26][27] 方法论应用 - 四步法核心:无评判观察→想象理想结果→信任身体本能→中立复盘重复[73][74][75][76] - 该方法适用于演讲准备(减少内耗)和习惯养成(如晨练),形成观察-想象-信任-复盘的良性闭环[79][80][81][84] - 强调不与旧习惯斗争,而是通过刻画新习惯的"凹槽"实现行为改变,类似马斯克解决发动机积碳问题的"冲刷"思路[60][62][68] 心智训练本质 - 内在游戏终极目标是获得心流体验和内在稳定性,在混乱中保持专注与心理韧性[89][90][96][97] - 85岁的作者揭示本质是"发现真实自我的旅程",认为自我2天生完备无需改进,反对自我1主导的虚假提升[99][109][110] - 用玫瑰种子比喻成长:每个阶段都完美,关键是根据天性给予适当条件而非批判比较[111][112][113] 跨领域启示 - 竞技运动隐喻人生,但现实更复杂,内在游戏帮助在压力中保持专注(如职场变革、家庭矛盾)[31][37][38] - 真正的突破源于激活自我2而非控制,当停止自我审判时,身体潜能自然释放[86][119][120] - 内核稳定者能在逆境中专注当下小事(如整理房间),这种平静专注力是外在成功的前提而非结果[39][43][49]
从雨果剃头说起
人民日报· 2025-07-01 06:11
专注与成就 - 法国文学家雨果通过极端专注方式创作《巴黎圣母院》,包括锁衣剃发拒绝社交[1] - 专注是事业成功关键要素,尤其对探索人类认知边界的科学家群体更为重要[1] - 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和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研制核潜艇体现专注精神[1] 谦逊品格 - 钱钟书拒绝《围城》走红后的社交邀约,以"母鸡与鸡蛋"比喻保持低调[2] - 莱特兄弟完成首次飞行后拒绝演讲,用"鹦鹉叫得响却飞不高"彰显实干家风范[2] - 袁隆平坚持半个世纪田间研究建立超级水稻体系,张富清深藏功名60年扎根山区[2] 创新创造 - 耐住寂寞抵挡诱惑是创作传世之作的必要条件[3] - 专注应成为终身习惯而非临时选择,通过持续奉献实现远大志向[2][3]
成年人最通透的活法:让耳朵学会过滤,让眼睛懂得选择
洞见· 2025-06-30 17:31
核心观点 - 人生最重要的课题是知道自己是谁,自己想成为谁 [2][53] - 活得累的人往往只听到人群的嘈杂,只看到生活的一角,学会让耳朵学会过滤,让眼睛懂得选择,自然会过得自在且顺心 [3] - 真正的活法是入耳不入心,聚焦自己的课题,学会收回能量,守住内心平静 [23][24] 让耳朵学会过滤 - 于谦在名气大后关注外界评价,后来明白活在世上无非是你说说别人,别人说说你,没什么大不了的,之后关闭微博,不理是非 [5][6][8][9] - 真正成熟的人明白哪些话只是过耳,哪些话可以入心,过分在意别人评价会导致人际关系困惑甚至抑郁 [12] - 沈从文面对赞誉和诋毁都很平静,明白骂你的人未必了解你,赞你的人也未必了解你,因此不必理会别人评价 [14][17][20] - 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诋毁自己就愤怒,这是修养心性的共同忧患,情绪被别人的看法牵着走会导致内耗 [21][22] 让眼睛懂得选择 - 应像苏东坡那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多看看别人的好,生活的好,少看遇到的坎坷和麻烦,看到什么生活就是什么 [27][28][29][30] - 对烂事视而不见才能真正及时止损,对坏事换种眼光看待才能等到时来运转 [31][32] - 许麟庐在艰苦时期用不一样的眼光看待挫折,将其视为修行和变法的机会,观察自然使画技提升 [34][35][36] - 内心强大的人能在迷茫中看到希望,在困境里找到脚下的坦途 [37] 坚固的内核 -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不在乎外界称赞或攻击,不满足于商业成功,尝试各种有深度、有内涵的题材,成为商业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42][43][44][45][46] - 王小波屡遭退稿和指指点点仍坚持创作文风独特的小说,明白人生最重要的课题是知道自己是谁,自己想成为谁 [47][48][51][52][53] - 修炼稳定的内核,不轻易被外界影响,能一步步靠近自己想要的生活 [55] - 选择不听杂音,思考便多一分专注,选择不盯烂事,内心便多一分喜悦,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才能经营好人生 [56][57][58]
哄自己开心的3种方式
洞见· 2025-06-29 18:52
根据提供的文章内容,该文章主要围绕个人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展开,不涉及公司或行业相关内容。因此,按照任务要求,无法提取与公司、行业相关的关键要点。以下是文章的核心观点分类: 情绪管理 -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倾诉可能无法获得预期回应 [7][8] - 成年人应学会自我取悦和自我调节情绪 [9][10] - 情绪低落时允许自己短暂"枯萎"是正常过程 [12][16][20][22] 心理调节 - 过度共情会导致内耗,需学会"不入局"的思维方式 [31][33][34] - 不必过度在意他人评价或试图证明自己 [38][39][40] - 真正的自由在于不被他人情绪或言论左右 [37][42] 执念处理 - 过度执着会陷入沉没成本陷阱,需学会止损 [45][46][47] - 接纳现实比抗拒更能带来改变 [52][53] - 翻篇能力是避免画地为牢的关键 [56][57] 自我成长 - 情绪低谷期是自我重塑的机会 [23][24][25] - 枯萎是为更好绽放的必经阶段 [26][27][28] - 以幸福为目标,学会自我善待是终极解决方案 [58] 注:由于文章纯属个人成长类内容,未提及任何企业、市场或经济数据,故无法按行业分析师视角进行量化分析。所有引用观点均来自原文的情感论述部分。
找回被“偷走”的注意力——评《专注的真相》
环球网资讯· 2025-06-25 15:09
专注力研究 - 现代生活方式导致专注力被分散 短视频和即时消息等干扰因素不断打断注意力 [1] - 多巴胺系统被劫持 短视频和游戏通过刺激多巴胺系统制造上瘾循环 削弱理性控制能力 [1] - 注意力时长缩短至接近儿童水平 专注力不足影响效率和幸福感 [3] 专注力提升方法 - 建立清晰价值观体系 明确优先级以抵御诱惑 [4] - 采用"短时间足量重复"学习方法 比长时间低效学习更有效 [4] - 区分被动消费者与认知主体 建立信息筛选机制以掌控技术工具 [4] 不同人群建议 - 15岁以下儿童应避免使用电视和手机 防止养成被动接收信息习惯 [4] - 成年人需按睡眠 运动 放松 学习 工作顺序优化大脑建设 [4] 书籍价值 - 突破专注力表面认知 从神经机制层面揭示注意力原理 [1] - 提供对抗信息洪流的方法论 成为认知觉醒指南 [5]
责任、专注、自律……聪明人这样做能量管理 | 红杉Library
红杉汇· 2025-06-12 17:30
核心观点 - 个人成长的核心原则之一是"能量",即能够清醒自主地创造周围世界的能力 [6] - 能量的六个组成部分包括责任、欲望、自主选择、专注、努力行动、自律 [6] - 发展和正确使用能量是个人成长道路上最大的挑战之一 [6] 能量的组成部分 责任 - 个人必须为自己的人生全权负责,无法逃避 [6] - 抱怨和逃避责任只会导致能量匮乏 [8] - 承担起责任意味着愿意付出努力去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9] 欲望 - 欲望是能量的动力来源,允许自己拥有真实的梦想 [9] - 否认真实欲望会导致缺乏能量和不快乐 [10] - 真实的欲望才能激发真正的能量 [10] 自主选择 - 个人可以完全自由地决定自己想要什么,无需他人批准 [10] - 主动做出选择并承担责任是掌控能量的关键 [11] - 在人生十字路口清醒自主地做出选择 [11] 专注 - 真实的能量只存在于当下,无法改变过去或未来 [11] - 设定能提升当下专注度的目标比控制未来更重要 [12] - 专注于能带来当下快乐的目标更容易实现 [12] 努力行动 - 将目标变为现实必须付出行动 [13] - 正确的目标会自然驱动行动,无需强迫 [13] - 主观意念需要通过实际行动才能变为现实 [14] 自律 - 自律是能量的支柱之一,帮助通过终点线 [14] - 自律意味着在需要时做出正确行动,而非极端方法 [15] - 自律水平越高,问题显得越小 [15]
巴菲特对我影响最深的三个忠告
吴晓波频道· 2025-06-10 08:49
巴菲特的核心投资哲学 - 以自己想要的方式工作和生活 选择喜欢的工作环境和方向比短期薪资更重要 关键是要选对方向和老板 找到能让自己充满热情的工作[2] - 思考是行动的先锋 阅读和独立思考在投资决策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通过持续积累和分辨各种思想来形成对世界的真实认知[3] - 只做有把握的事 在投资和人生中不需要频繁决策 只需抓住少数关键机会 专注于自身优势领域 当确定性机会出现时要果断行动[3][4] 巴菲特的决策方法论 - 强调系统性思考 设想各种可能情况并制定周密计划 避免凭一时热情行事 所有思考最终都指向可量化的金钱结果[3] - 采用"桶接金子"原则 当高确定性机会出现时集中资源全力投入 而非分散应对[4] - 通过长期观察快速识别风险 若30分钟内无法识别交易对手的缺陷 则自身可能成为交易中的弱势方[3] 价值投资的行为准则 - 寻找优秀合作伙伴 极尽所能选择行业英雄作为榜样和伙伴 因为人际圈层决定发展方向[2] - 建立非对称风险收益比 通过减少错误决策次数 用少数正确决策实现超额收益[3] - 保持能力圈专注 明确自身认知边界 不参与优势不在己方的竞争领域[3]
普通人变强的第一步:杀死敏感的自己
洞见· 2025-06-05 18:28
核心观点 - 过度敏感会阻碍个人事业发展 需培养钝感力以应对外界评价和挫折 [4] - 将负面情绪与建设性意见分离 专注能力提升是职业成长关键 [6] - 成功者普遍具备"皮实"特质 能消化委屈并转化为成长动力 [6][13] 职业发展策略 情绪管理 - 心理咨询师大岛信赖研究显示 高敏感人群易因他人言论陷入内耗 错失发展机会 [4] - 作家周岭案例表明 区分他人情绪与实质意见可加速专业能力提升 [6] - 阿里巴巴前员工张丽俊通过即时调整心态 将客户拒绝转化为成交机会 [6] 抗压能力建设 - 稻盛和夫创业初期多次遭客户拒绝 仍坚持拜访最终获得大厂订单 [13] - 莫言指出成功者往往经历更多委屈 关键在不让负面情绪干扰目标 [6] - 斯坦福大学研究将思维分为消耗型与成长型 后者更易取得职业突破 [13] 应对社会评价 外界反馈处理 - 作家周梅森坚持写作理想 无视矿工同事嘲笑 四年后发表处女作 [9] - 媒体建议采用"树与风"理论 过度在意评价会导致行为失焦 [10] - 消耗型思维者易被负面评价击垮 成长型思维者将其视为养分 [13] 自我定位强化 - 年轻创业者案例显示 频繁更换赛道源于过度关注他人否定 [9] - 心理咨询强调"选择性屏蔽"机制 可保持职业发展定力 [10] - 厚脸皮被论证为必要职业素质 能承受羞辱者更易突破发展瓶颈 [13]
心理学|最强的心态,允许一切发生
经济观察报· 2025-06-01 08:49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该文本主要探讨哲学和心理层面的主题,不涉及公司或行业相关内容。因此无法按照要求提取与公司、行业相关的关键要点。 文档内容聚焦于个人心态成长和哲学思考,核心围绕"接受无常"、"允许一切发生"等生活哲学展开,未提及任何企业运营、市场动态或行业发展趋势等商业信息[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