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关爱

搜索文档
融合教育带领“星星的孩子”走出孤岛
中国青年报· 2025-05-27 07:44
融合教育政策与实施 -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22年印发《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试行)》,明确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特征和干预手段[2] - 2024年7月中国残联、教育部等部门印发《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8年)》,广西同步推出地方实施方案[3] - 教育部2020年印发《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应随尽随"原则[6] - 南宁市2024年安置6279名适龄残疾儿童就读,其中4057人在普通学校接受融合教育,占比64.61%[8] 学校融合教育实践 - 南宁民族大道东段小学自1990年开启特教班与普通班双线并行模式,现有37名特需儿童(含9名孤独症儿童)分布在1个特教班和14个普通班[5] - 该校通过科普视频、故事绘本等方式帮助普通学生理解孤独症儿童,并建立助学小伙伴制度,颁发"聘书"激励帮扶行为[5] - 春暖新希望幼儿园作为南宁首家民办融合幼儿园,290名学生中有150名接受融合教育,采用能力测试分级安置制度[8] - 该幼儿园为能力较弱儿童配备"影子老师",通过视觉提示等专业方法引导行为[9] 教学创新与支持体系 - 南宁民族大道东段小学形成"接纳、尊重、守护、发展"的普特融合育人模式,通过助学小伙伴制度形成班级互助氛围[5] - 春暖新希望幼儿园为特殊需要儿童设置预备课程和专门班级,采用视觉提示等替代沟通方式[9] - 南宁市建立4个"随班就读"示范点,实施"一人一案"个性化教育方案,2024年发放教育资助金118.88万元惠及1492名残疾学生[11] 教育成效与社会影响 - 孤独症儿童经过融合教育后,社交能力显著提升,从无法言语进步到主动参与课堂互动[2][5] - 普通学生通过帮扶实践培养同理心,出现自发护送孤独症同学回家等行为[14] - 爱华小学报告显示融合教育使学生情绪管理和人际关系能力提升,增强社会责任感[15] - 家长反馈融合教育使孤独症儿童行为问题减少,展现出融入社会的可能性[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