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冗余原则

搜索文档
花哨有余安全不足 车企炫技何时了
广州日报· 2025-05-19 09:44
隐藏式车门把手安全监管 - 工信部正制定《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针对隐藏式车门把手在碰撞、断电等极端场景下的逃生与救援风险提出规范,要求必须配备机械解锁装置[1][3] - 隐藏式车门把手在过去多起事故中影响救援,如2022年雷克萨斯LM碰撞后车门锁止导致救援困难,2024年小米SU7碰撞后全车断电无法开启车门[1] - 隐藏式车门把手维修成本高,智能电子感应式把手单次维修费用超2000元,是传统机械把手的5倍[2] 智能汽车"炫技"配置安全隐患 - 行业存在过度追求创新设计现象,如零重力座椅、无实体按键中控、后排巨幕屏等配置,但安全考虑不足[4] - 零重力座椅在行驶中躺平时,现有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无法提供有效保护,且多数车企碰撞测试未开启该功能[4][5] - 后排娱乐巨幕屏存在机械伤害风险,如2024年3月有儿童被伸缩支架夹断手指,碰撞时还可能造成二次伤害[5] 主管部门安全监管动态 - 工信部一个月内三次出手整顿汽车安全,包括将动力电池"不起火、不爆炸"列为强制性要求、规范智驾宣传、推进车门把手国标制定[6][8][9] - 《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高频提及"安全",覆盖新能源、智能驾驶、芯片等核心领域,提出开展隐藏式把手、大角度座椅等新技术标准研究[6] - 行业专家指出监管已从单一部件转向系统性风险防控,未来或对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领域出台更严格标准[7] 行业发展趋势 - 智能汽车创新陷入"为创新而创新"怪圈,部分车企将风阻系数、屏幕尺寸等作为营销噱头而忽视安全核心[7] - 中汽中心建议技术创新需回归"用户需求导向",遵循"安全冗余"原则,从设计理念到用户教育进行系统性反思[7] - 隐藏式车门把手成为新能源汽车身份象征,不用该设计可能被消费者认为技术落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