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车门把手

搜索文档
5月车圈,除了口水战、价格战,还有哪些事 | 5月车事月报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3 10:17
宏观政策 - 央行阶段性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5%调降至0%,以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1] - 国家数据局提出着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新一代智能终端及智能制造装备,并开展人工智能高质量数据集建设[5] - 中共中央、国务院修订《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要求公务用车采购优先选用国产新能源汽车[7] - 商务部推动汽车等外贸企业加入"以旧换新"计划,帮助外贸企业拓内销[9] - 中央网信办开展专项行动整治涉企网络"黑嘴",重点打击恶意抹黑企业等四类问题[11] 行业走向 - 工信部就《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公开征求意见,规范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安全标准[3] - 北京分配11.84万个家庭新能源小客车指标,其中家庭指标占比超90%,入围分数线降至42分[14] - 2025上海车展展出1366辆汽车,新能源车占比超70%,接待观众101万人次[17] - 1-4月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9%和10.8%[21] - 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已建成充电停车位5.1万个,覆盖98%的服务区[23]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团体标准,明确全固态电池技术定义[25] - 欧盟电池法案两项关键条款延期,为中国锂电池出口提供缓冲期[27] 国际动态 - 松下宣布全球裁员1万人,但电池业务部门不受影响[29] - 巴西总统会见长城汽车和广汽高管,长城计划在巴西工厂投产3款车型,广汽将投资13亿美元推进本地化生产[31] - 日产公布2024财年净亏损6709亿日元,计划全球裁员2万人并关闭7家工厂[33] - 本田将电动化领域投资从10万亿日元缩减至7万亿日元,暂停加拿大电动车工厂建设[35] - 梅赛德斯-奔驰宣布在亚特兰大建立北美总部,并投资数百万美元建设研发设施[37] - Stellantis任命美洲区COO Antonio Filosa为新任CEO[39] 企业动态 - 长安汽车否认并入东风集团的传闻,已对传播不实信息的自媒体采取法律手段[43] - 吉利汽车计划收购极氪剩余股份实现完全合并,目前持股65.7%[45] - 吉利控股集团启动轮值总裁制度,原COO戴庆担任首任轮值总裁[47] - 中国重汽调整领导班子,刘正涛任董事长、刘伟任总经理[49] - 比亚迪欧洲总部落户匈牙利,将承担销售、测试及本地化开发职能[51] - 宁德时代港股上市首日股价上涨16.96%,总市值达1.39万亿港元[53] - 小米发布第二款车型YU7,定位豪华高性能SUV,计划7月上市[54] - 高合汽车获中东资本EV Electra控股,新公司注册资本1.43亿美元[56]
该规范的不止门把手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6 09:25
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发展与现状 - 隐藏式车门把手逐渐成为车企创新设计的主流选择,提升车辆外观流畅度和科技感,同时降低风阻系数,提高续驶里程 [3] - 工业和信息化部拟对隐藏式车门把手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规范其布置、标志、安全功能等 [3] - 2024年上市的新能源车中,80%以上车型标配隐藏式门把手 [5] 隐藏式车门把手的起源与普及 - 隐藏式门把手最早出现在50年代的奔驰300SL,作为独特身份和先进技术的象征 [4] - 特斯拉在初代Model S上采用电动隐藏式门把手,带动行业潮流,中国新能源车企纷纷效仿 [4] - 供应链成熟推动国产电动弹出机构成本下降,加速隐藏式门把手普及 [5] 隐藏式车门把手的优势 - 设计美学角度:与车身完美融合,提升车辆整体观感,满足消费者对高端、科技感的需求 [5] - 功能性角度:降低风阻系数,每降低0.003Cd可提升新能源汽车续驶里程约6公里 [5] 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安全隐患 - 低温环境下门把手易被冻住,导致无法正常开启 [6] - 弹出和收回机制复杂,存在夹手风险,儿童受伤几率较高 [6] - 事故场景中,断电可能导致电动门把手失效,增大救援和逃生难度 [7] - 《2024年新能源汽车用户用车焦虑洞察报告》显示,消费者对隐藏式门把手隐患的焦虑高居首位 [8] 行业规范与安全设计趋势 - 工信部公示《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对安装、标志、防夹、强度等提出详细规定 [8] - 欧盟新规要求2026年起新车必须配备实体按键,避免过度依赖触屏操作 [9] - 传统机械式把手可靠性高,电子开关设计可能因位置不合理影响紧急情况下的操作 [10]
向新提质锻造硬实力——京鼎工业专注精密模具细分领域
经济日报· 2025-05-20 06:08
行业概况 - 模具被誉为"工业之母",工业产品依赖模具生产的比例达75%至85%,在汽车、电子等高精度制造领域接近90% [1] - 行业比例随着智能制造和材料技术创新持续增长 [1] - 急冷急热模具技术等核心工艺长期被发达国家掌控,形成技术壁垒 [4] 公司发展历程 - 1998年创始人黄志强以3万元资金在深圳创业,初期通过生产平口钳获得第一桶金,1年后员工从3人扩充至20余人 [2] - 2004年创立精森源模具(深圳)有限公司,从贸易商转型为实体制造商,专注出口级"商品模" [2] - 2012年成为德国知名汽车公司的特定供应商,获得10年量产订单,成为中国地区首家民营供应商 [3] - 2018年立项研发急冷急热模具技术,通过上千次试验攻克技术难题 [5] - 2023年帮助中外合资车企3天内解决车门结构设计缺陷问题 [6] - 2024年"京鼎未来中心"投入使用,配备先进研发设施 [8] 技术突破与创新 - 汽车钥匙模具齿形轮廓偏差控制在±0.01毫米(头发丝直径的七分之一),采用双料注塑工艺实现无缝融合 [3] - 急冷急热模具技术使产品注塑成型周期缩短30%,减少表面瑕疵和废料污染 [5] - 隐藏式车门把手采用普通尼龙结合尼龙透明材料,机械强度与90%透光率兼得 [7] - 同步注塑工艺精确控制两种材料的注塑量、速度和压力,解决熔接痕等问题 [8] - 研发投入连续7年超营收5%,研发人员占比30% [7] 市场与产品 - 产品覆盖汽车零部件、医疗设备、智能清洁机器人等领域,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 拥有授权专利154件(发明专利29件) [1] - 在瑞士设立欧洲总部,打造区域性资源平台拓展海外市场 [6] - 目标未来10年营销收入突破百亿元 [8]
花哨有余安全不足 车企炫技何时了
广州日报· 2025-05-19 09:44
隐藏式车门把手安全监管 - 工信部正制定《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针对隐藏式车门把手在碰撞、断电等极端场景下的逃生与救援风险提出规范,要求必须配备机械解锁装置[1][3] - 隐藏式车门把手在过去多起事故中影响救援,如2022年雷克萨斯LM碰撞后车门锁止导致救援困难,2024年小米SU7碰撞后全车断电无法开启车门[1] - 隐藏式车门把手维修成本高,智能电子感应式把手单次维修费用超2000元,是传统机械把手的5倍[2] 智能汽车"炫技"配置安全隐患 - 行业存在过度追求创新设计现象,如零重力座椅、无实体按键中控、后排巨幕屏等配置,但安全考虑不足[4] - 零重力座椅在行驶中躺平时,现有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无法提供有效保护,且多数车企碰撞测试未开启该功能[4][5] - 后排娱乐巨幕屏存在机械伤害风险,如2024年3月有儿童被伸缩支架夹断手指,碰撞时还可能造成二次伤害[5] 主管部门安全监管动态 - 工信部一个月内三次出手整顿汽车安全,包括将动力电池"不起火、不爆炸"列为强制性要求、规范智驾宣传、推进车门把手国标制定[6][8][9] - 《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高频提及"安全",覆盖新能源、智能驾驶、芯片等核心领域,提出开展隐藏式把手、大角度座椅等新技术标准研究[6] - 行业专家指出监管已从单一部件转向系统性风险防控,未来或对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领域出台更严格标准[7] 行业发展趋势 - 智能汽车创新陷入"为创新而创新"怪圈,部分车企将风阻系数、屏幕尺寸等作为营销噱头而忽视安全核心[7] - 中汽中心建议技术创新需回归"用户需求导向",遵循"安全冗余"原则,从设计理念到用户教育进行系统性反思[7] - 隐藏式车门把手成为新能源汽车身份象征,不用该设计可能被消费者认为技术落后[2]
炫酷设计不能以安全为代价
新华日报· 2025-05-18 16:03
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安全隐患 - 隐藏式车门把手设计初衷为降低风阻提升续航及满足消费市场对未来感的追求,但忽视了极端场景下的安全需求 [1] - 在事故断电、高温起火等紧急情况下,该设计常因机械结构失效和操作标识模糊导致逃生困难及救援延迟 [1] - 某车型碰撞事故中因电路中断导致车门无法弹开,消防被迫破窗施救,严重压缩黄金救援时间 [1] 工信部新规的核心内容 - 新规要求车门把手需具备断电和碰撞后的独立开启功能,强化安全冗余设计 [2] - 强制规范紧急状态下的标识可视化,以降低误判风险并提升可操作性 [2] - 建立全链条安全屏障,防止夹手、误触发等衍生问题 [2] 行业影响与发展逻辑调整 - 新规将生命安全置于首位,纠正车企"重炫技、轻安全"的倾向,划定创新安全底线 [2] - 要求车企在风阻系数与逃生效率间寻求平衡,推动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2] - 强调科技创新不应牺牲安全,所有设计需以"人的安全"为不可突破的底线 [2]
隐藏式车门把手如何去风险?
第一财经· 2025-05-16 21:45
隐藏式车门把手安全问题 - 隐藏式车门把手在使用中暴露的安全问题引发工信部关注 [1] - 当前车型门把手设计呈现多样化趋势 包括隐藏式 半隐藏式 车门打开方式包括手动按压 电控弹出等 [1] - 销售人员强调主流电子加机械开门设计方案具有足够安全保障 [1] - 部分消费者认为紧急情况下隐藏式门把手仍面临多重风险 [1] 行业设计趋势 - 车企广泛应用隐藏式车门把手 但设计正朝多样化方向发展 [1] - 门把手技术方案包括电子和机械混合设计 以提升安全性 [1]
吉利主导起草门把手国标 推动新能源汽车安全向上
每日商报· 2025-05-15 07:15
隐藏式车门把手安全隐患 - 隐藏式车门把手在断电、碰撞等紧急情况下存在识别操作难、失效、夹手等风险,可能导致救援和逃生受阻[1] - 事故中车辆断电会导致电动式门把手失效,车体变形可能压迫门把手,线路短路也会影响其正常工作[2] - 目前国外无相关标准,国内现有标准仅覆盖传统门把手的耐久性等技术要求,未涉及电动式、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功能[2] 行业标准与政策动态 - 工信部正在修订《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车企解决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隐患[1] - 标准起草单位包括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吉利汽车研究院、北京车和家等企业[1] 吉利汽车的安全技术布局 - 公司已布局隐藏式门把手安全专利集群,包含6项国内外核心专利,并向全行业共享[3] - 技术方案包括低压电路保护(电源置于中通道、救援功能保险丝移至乘员舱)、优化解锁逻辑(与车速信号解耦)、机械冗余备份(四门内外均设机械拉线)[3] - 2024年4月还开放了电池底部安全三项核心专利,涉及电池包底护板、防撞梁及碰撞试验装置[4] 吉利的安全性能成果 - 银河E5获得Euro NCAP、ANCAP、ASEAN NCAP等全球五星安全评级,以及中国六维电安全认证[4] - 公司以1562件汽车安全技术专利位列中国品牌第一,完成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体系建设[4] - 产品设计强调"以人为本",通过全域安全科技提升汽车安全维度[4]
少玩噱头多注重安全
经济日报· 2025-05-15 06:09
汽车行业安全标准强化 - 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意见,拟对电动式、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布置、标志、安全功能、结构强度等作出规定 [1][2] - 多家新能源车企将原有的"智能驾驶"更名为"辅助驾驶",以更准确地描述功能,避免误导消费者 [1][2] 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安全隐患 - 隐藏式车门把手设计可能导致低温环境下被冻住难以打开,增加救援和逃生的难度 [2] - 该设计涉及较多元器件,导致造价和维修成本较高,且存在强度不足、控制逻辑风险、识别操作困难、断电失效等问题 [2] - 车企在宣传中强调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外观简洁、降低风阻系数以提高续航里程,但未充分披露潜在安全风险 [2] 智能驾驶营销规范 - 部分车企在宣传中夸大"智能驾驶"功能,模糊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的界限,可能误导消费者过度依赖系统,增加安全隐患 [2][3] - 自2024年底以来,工信部明确要求企业在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命名及宣传中不得暗示自动驾驶功能,公安部也警示虚假宣传可能导致法律追责 [3] 监管与行业趋势 - 监管机构通过标准制定和会议要求推动汽车行业规范发展,强调安全是行业底线,任何突破安全底线的行为不可容忍 [2][3] - 行业在智能化、电动化转型中需确保技术创新不以降低安全标准为代价,车企应加大安全设计权重,避免虚假夸大宣传 [3]
工信部出手!事关“隐藏式车门把手”!
新浪财经· 2025-05-12 08:58
隐藏式车门把手安全技术标准修订 - 工信部公开征集《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意见,重点规范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安全性能 [1] - 隐藏式车门把手设计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可降低风阻系数提升续航里程,但存在低温冻结、强度不足、断电失效等安全隐患 [1][3] - 新标准强调安全性优先原则,要求车企在科技感与安全性冲突时确保安全性能绝对优先 [7][17] 现行隐藏式车门把手的主要问题 - 低温环境下可能冻结无法弹出,部分产品存在强度不足、断电失效等问题,增加救援逃生难度 [3] - 控制系统受损、内部线路损坏、车体框架变形或电池断电均可能导致门把手无法正常工作 [5] - 缺乏标准化应急装置设计,现有标识在夜间或浓烟环境下可视性不足 [11] 新标准拟规范的核心方向 - 明确应急式车门内把手安装要求及隐藏式把手的标志标准化要求,标志尺寸不小于3cm×5cm并使用荧光反光材料 [9][11] - 强化电动门把手防夹功能与动态试验要求,配备压力传感器实现遇阻自动回弹 [9][11] - 提升结构强度要求,确保碰撞后门锁操纵机构功能正常,增加机械/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 [9][15] - 规定极端场景解决方案:断电保护需维持供电至少3分钟,防误触发设计需在翻滚事故中锁定把手 [11][15] 标准修订的行业影响 - 填补国内汽车门把手安全技术标准空白,推动行业安全设计理念升级 [16][17] - 将引发供应链深度调整,淘汰伪科技车型,刺激新材料需求增长 [17] - 可能延伸至电子后视镜、全触控中控等其他争议性设计的安全审查 [19] - 车企面临更高设计生产成本,需平衡安全要求与产品竞争力 [19] 安全性能提升的具体措施 - 强制要求隐藏式把手配备机械/断电保护装置,车门结构预留拉锁通道 [11] - 统一采用国际逃生箭头符号,确保夜间2米以上可视距离 [11] - 碰撞后自动解除电磁保险,备用电源维持关键功能运行 [11][15] - 强化碰撞、起火等事故场景下的车门开启可靠性,降低乘员逃生难度 [15]
坑人的隐藏式车门把手,终于被整治了
36氪· 2025-05-12 08:32
隐藏式车门把手行业现状 - 隐藏式车门把手已成为新能源车标配设计,缺少该设计会被认为缺乏科技感 [11][13] - 特斯拉Model S引领设计潮流后,蔚来ES8、小鹏P7、理想L9等品牌均推出差异化隐藏把手方案 [11] - 该设计最初目的是降低风阻(电动车续航仅提升5-10公里)并追求极简美学,但实际效用已逐渐边缘化 [15][18] 设计缺陷与安全隐患 - 用户操作门槛高:不同品牌开启方式差异大(如特斯拉需先按后拉,丰田采用内翻式),导致使用困惑 [18] - 紧急情况风险:碰撞/断电时把手可能失效,破拆时间达传统车门的2.75倍,12%新能源车救援延误与此相关 [20][22] - 极端场景可靠性差:低温冰冻或电路故障时功能瘫痪,多起高速碰撞起火事故暴露设计缺陷 [24][26] 车企应对措施 - 长城汽车明确减少使用隐藏式设计,认为其弊大于利且牺牲安全 [27] - 小鹏汽车开发针对极端场景的新型把手方案,重点提升可靠性 [29] - 沃尔沃EX90采用"双模设计",保留极简风格同时配备1秒快速开启的机械拨杆 [29] - 问界M8推出半隐藏式把手,兼顾电动与机械开关 [31] - 五菱、宝骏等平价车型回归传统机械设计,主打耐用性和低成本 [33] 政策监管与行业影响 - 工信部拟出台《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要求安全性和实用性优先于美观 [7][8] - 新规或使隐藏式把手市场渗透率从38%降至25%,但目标为规范而非淘汰该设计 [33] - 行业共识转向安全优先,专家强调车门应作为"生命通道"而非"炫技符号"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