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车门把手
搜索文档
“隐藏式门把手”导致汽车频现开门难 如何确保安全不“隐藏”?
央视新闻· 2025-10-20 07:44
隐藏式车门把手的现状与问题 - 隐藏式车门把手已成为许多新款汽车的标准配置,但弹出方式多样,包括按压弹出、侧拉解锁、伸手触发和APP操控等,对不熟悉车辆的用户可能造成不便 [1] - 电动隐藏式车门把手在交通事故中存在无法弹出、延误救援的巨大安全隐患,风险高于普通机械式车门把手 [1] 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应用原因与实际效果 - 新能源汽车青睐隐藏式把手的设计理念是将其与车门集成,使车身更平整以降低风阻系数,从而减少能耗、增加续航里程 [2] - 但隐藏式门把手对风阻系数的实际减少作用微乎其微,更多是满足消费者对车辆先进性的心理需求,作为一种市场营销手段 [2] 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安全性能数据与风险 - 测试结果显示,隐藏式门把手在侧面碰撞后的弹出成功率仅为67%,远低于机械把手的98% [2] - 控制系统受损、内部线路损坏、车体框架变形或电池断电均可能导致隐藏式门把手无法正常弹出或操作 [2] - 国内外均有因隐藏式门把手无法弹出导致救援延误、危及乘客生命的交通事故案例 [2] 行业安全规范与改进方向 -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安全要求,包括每个车门外把手和车内把手都应配置机械释放功能,锁止状态下发生事故时能通过外把手开启车门 [3] - 新规要求车门外把手在任意状态时具备不小于60mm×20mm×25mm的手部操作空间,确保在车辆断电或车身受损时,驾乘人员或救援人员可徒手开启车门 [3] - 新车型虽基本配备外置紧急开关,但救援人员或路人因不了解操作而无法及时开门的情况仍时有发生 [3] 汽车行业创新与安全的平衡 - 隐藏式车门把手规范的背后,反映了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中“创新速度”与“安全底线”的深层博弈 [3] - 行业认为,无论设计或技术如何创新,安全必须放在首位,并且必须配备“备份方案” [3] - 新规旨在不是否定创新,而是让创新更可靠,在创新与安全之间找到更优平衡 [3] - 车企在创新时应对安全和生命怀有敬畏之心,不应仅为市场营销目的随意创新,而应基于实验数据和使用经验进行稳步发展 [4]
隐藏式车门把手“开门难”并暗藏安全隐患,智能汽车怎样保证安全不“掉队”?
央广网· 2025-10-19 19:03
隐藏式门把手市场现状 - 当前汽车市场销售的新能源车型中,很多都安装了隐藏式门把手,有的甚至是标配,有经销商表示在售车型中隐藏式门把手占比达到80% [2] - 配置隐藏式门把手的车型价位区间一般在13万至40多万元,市场上配置该把手的车型一般都在20万元以上 [2] - 隐藏式门把手主要有"按压/翘板式"、"弹出式"、"半隐藏式、内嵌式"以及"按键/彻底无把手"等多种形式 [2] 隐藏式门把手设计原理与消费者体验 - 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理念是门把手和车门集成为一体,使车门车身更平整以减小风阻,从而降低能耗,但实际对风阻系数减少的作用微乎其微 [2] - 隐藏式门把手更多地是给年轻车主一个"车辆很先进"的概念,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2] - 消费者普遍面临"开门难"困境,有网约车司机反映"拉20个人,至少有12个不会开门",乘客需要司机解释甚至下车帮助开门 [1][2] 隐藏式门把手安全隐患 - 测试结果显示隐藏式门把手在侧面碰撞后弹出成功率仅67%,远低于机械把手的98% [2] - 控制系统受损、内部线路损坏、车体框架变形压迫或卡住门把手、电池断电等都可能导致门把手无法正常工作 [3] - 在极端交通事故中,救援人员或路人因不了解操作而无法及时开门的情况时有发生 [3] 新规技术要求与行业影响 - 工信部征求意见稿要求每个车门外把手和车内把手都应配置机械释放功能,锁止状态下发生事故时能通过外把手开启车门 [3] - 车门外把手在任意状态时都应具备不小于60mm×20mm×25mm的手部操作空间,确保驾乘人员或救援人员无须借助工具即可开启车门 [3] - 新规要求电气系统有备份电源,车企需要针对当前发生的车门打不开交通事故情况进行技术整改或修正 [4] 行业创新与安全平衡 - 新规不是要"否定"创新,而是要让创新"更靠谱",在创新与安全之间找到更优平衡 [4] - 车企在创新时需要对安全、生命有敬畏之心,不要为了市场营销目的随意创新,要有实验数据和使用经验作为基础 [4] - 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中面临"创新速度"与"安全底线"的深层博弈,安全必须放在第一位且必须有"备份方案" [4]
车门把手实用安全比新奇独特更重要
经济日报· 2025-10-04 06:06
行业背景与现状 - 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快速发展,隐藏式车门把手凭借美观和科技感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 [1] - 市场上车门把手操作方式和结构型式日趋多样,包括半隐藏式、外伸隐藏式、内缩隐藏式等,呈现“100款新能源汽车就有100种开门方式”的局面 [1] - 隐藏式门把手设计源于赛车以降低风阻系数,2012年特斯拉Model S的自动伸缩门把手给行业带来巨大震撼,成为新能源车企彰显产品高级感的重要设计 [1] 新标准的技术要求 - 标准规定了车门把手的术语定义、结构型式、布置位置、冗余设计及强度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 [2] - 规范了车门把手的结构型式,要求车门外把手在任意状态时应具备手部操作空间,以解决操作不便和难以识别的问题 [2] - 明确要求车门内把手和车门外把手均应具有机械冗余设计,保证事故断电后能通过机械释放功能开启车门,确保乘员逃生和事故救援 [2] 新标准对用户体验与安全的提升 - 标准规范了车门把手的布置区域,并要求配备安全标志和开启方式示意,以解决可见性差和识别性不足的问题 [3] - 通过明确布置区域与可视化安全标志,旨在有效减少车门把手的误操作,兼顾安全效率与用户体验 [3] - 此次标准制定适应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趋势,旨在平衡科技感与安全性,对规范车门把手技术发展和保障消费者生命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3] 隐藏式门把手的潜在问题 - 隐藏式门把手设计带来识别难、操作不便、断电失效、夹手等问题,甚至存在潜在逃生和救援风险 [2] - 在近年交通事故中,隐藏式门把手隐患层出不穷,例如2021年美国得克萨斯州一辆特斯拉Model S事故中,“无法打开车门”成为救援关键障碍 [2]
暗藏巨大安全隐患!“隐藏式门把手”可能要凉凉了
猿大侠· 2025-09-28 12:11
行业监管动态 -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正组织制定《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已形成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11月22日 [4] - 标准制定旨在应对电动隐藏式车门把手新技术带来的新安全需求,引导企业规范产品设计,提升门把手安全性能,筑牢汽车安全底线 [4] - 起草组调研了20家企业、63款车型的车门把手型式,针对行业内现存的各类车门把手型式进行了梳理,并讨论了对应的危险场景,试验验证覆盖了国内市场的主流车门把手结构型式 [13] 技术标准核心要求 - 标准要求每个车门(不包括尾门)应配置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外把手,确保在发生不可逆约束装置展开或动力电池热事件等事故后,非碰撞侧车门能通过此外把手开启 [4] - 车门外把手在任意状态时,相对车身表面应具备不小于60mm×20mm×25mm的手部操作空间 [4] - 每个车门应配置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内把手,确保能在不借助外部工具的情况下释放门锁并开启车门,若装备电动式内把手也必须同时配备机械释放功能的内把手作为应急措施 [5] 设计规范细节 - 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内把手应易于识别,位于无车内构件遮挡、乘员位置直观可见的位置,并安装在车门上或距车门边缘不大于300mm的位置 [5] - 车门内把手需布置在每个车门邻近的外侧座椅R点前方,且位于R点上方0mm至680mm区域内 [5][11] - 标准通过附录A的规范性图示,详细规定了滑动门、摆门、向上开启车门等不同类型车门的车门外把手布置位置 [6][7][8][9][10] 行业影响与趋势 - 此次标准制定被视为对汽车行业设计理念的纠偏,允许探索科技感但必须有安全兜底,鼓励设计突破但不能给用户带来不便 [15] - 隐藏式门把手从1952年首次在奔驰300SL上出现的一项个性化选择,如今已成为汽车市场竞争的"锚点"和诸多车型的"标配" [15] - 此次从门把手开始的设计理念回归,有望引领汽车产业踏实地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隐藏式车门把手未来可能退出历史舞台 [15]
17.43万辆SUV面临调查 特斯拉重新设计隐藏式门把手
新华财经· 2025-09-18 16:10
新华财经上海9月18日电(李一帆)近日有消息称,当地时间9月17日,特斯拉设计总监弗朗茨·冯·霍尔 茨豪森(Franz von Holzhause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正在重新设计其备受争议的隐藏式车门把手。 新版门把手将整合电子开关与机械开关,以便乘客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更简单、快速地打开车门。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相关部门和机构也已关注到该问题。2025年5月8日至6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 征求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拟对电动式、隐藏式车 门把手的布置、标志、安全功能、结构强度等方面作出规定。具体内容包括汽车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安 装要求,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和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标志要求,电动式车门外把手的防夹要求与试验方 法,车门外把手和车门内把手的强度要求与试验方法,以及电动式车门把手的动态试验要求与试验方法 等。 此前,特斯拉采用的隐藏式或弹出式门把手虽带来独特的外观和空气动力学优势,但在实际使用中却暴 露出明显安全隐患。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9月16日,美国汽车安全监管机构——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发文称,已对特斯拉车 门问题展开调查。其 ...
5月车圈,除了口水战、价格战,还有哪些事 | 5月车事月报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3 10:17
宏观政策 - 央行阶段性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5%调降至0%,以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1] - 国家数据局提出着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新一代智能终端及智能制造装备,并开展人工智能高质量数据集建设[5] - 中共中央、国务院修订《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要求公务用车采购优先选用国产新能源汽车[7] - 商务部推动汽车等外贸企业加入"以旧换新"计划,帮助外贸企业拓内销[9] - 中央网信办开展专项行动整治涉企网络"黑嘴",重点打击恶意抹黑企业等四类问题[11] 行业走向 - 工信部就《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公开征求意见,规范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安全标准[3] - 北京分配11.84万个家庭新能源小客车指标,其中家庭指标占比超90%,入围分数线降至42分[14] - 2025上海车展展出1366辆汽车,新能源车占比超70%,接待观众101万人次[17] - 1-4月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9%和10.8%[21] - 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已建成充电停车位5.1万个,覆盖98%的服务区[23]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团体标准,明确全固态电池技术定义[25] - 欧盟电池法案两项关键条款延期,为中国锂电池出口提供缓冲期[27] 国际动态 - 松下宣布全球裁员1万人,但电池业务部门不受影响[29] - 巴西总统会见长城汽车和广汽高管,长城计划在巴西工厂投产3款车型,广汽将投资13亿美元推进本地化生产[31] - 日产公布2024财年净亏损6709亿日元,计划全球裁员2万人并关闭7家工厂[33] - 本田将电动化领域投资从10万亿日元缩减至7万亿日元,暂停加拿大电动车工厂建设[35] - 梅赛德斯-奔驰宣布在亚特兰大建立北美总部,并投资数百万美元建设研发设施[37] - Stellantis任命美洲区COO Antonio Filosa为新任CEO[39] 企业动态 - 长安汽车否认并入东风集团的传闻,已对传播不实信息的自媒体采取法律手段[43] - 吉利汽车计划收购极氪剩余股份实现完全合并,目前持股65.7%[45] - 吉利控股集团启动轮值总裁制度,原COO戴庆担任首任轮值总裁[47] - 中国重汽调整领导班子,刘正涛任董事长、刘伟任总经理[49] - 比亚迪欧洲总部落户匈牙利,将承担销售、测试及本地化开发职能[51] - 宁德时代港股上市首日股价上涨16.96%,总市值达1.39万亿港元[53] - 小米发布第二款车型YU7,定位豪华高性能SUV,计划7月上市[54] - 高合汽车获中东资本EV Electra控股,新公司注册资本1.43亿美元[56]
该规范的不止门把手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6 09:25
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发展与现状 - 隐藏式车门把手逐渐成为车企创新设计的主流选择,提升车辆外观流畅度和科技感,同时降低风阻系数,提高续驶里程 [3] - 工业和信息化部拟对隐藏式车门把手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规范其布置、标志、安全功能等 [3] - 2024年上市的新能源车中,80%以上车型标配隐藏式门把手 [5] 隐藏式车门把手的起源与普及 - 隐藏式门把手最早出现在50年代的奔驰300SL,作为独特身份和先进技术的象征 [4] - 特斯拉在初代Model S上采用电动隐藏式门把手,带动行业潮流,中国新能源车企纷纷效仿 [4] - 供应链成熟推动国产电动弹出机构成本下降,加速隐藏式门把手普及 [5] 隐藏式车门把手的优势 - 设计美学角度:与车身完美融合,提升车辆整体观感,满足消费者对高端、科技感的需求 [5] - 功能性角度:降低风阻系数,每降低0.003Cd可提升新能源汽车续驶里程约6公里 [5] 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安全隐患 - 低温环境下门把手易被冻住,导致无法正常开启 [6] - 弹出和收回机制复杂,存在夹手风险,儿童受伤几率较高 [6] - 事故场景中,断电可能导致电动门把手失效,增大救援和逃生难度 [7] - 《2024年新能源汽车用户用车焦虑洞察报告》显示,消费者对隐藏式门把手隐患的焦虑高居首位 [8] 行业规范与安全设计趋势 - 工信部公示《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对安装、标志、防夹、强度等提出详细规定 [8] - 欧盟新规要求2026年起新车必须配备实体按键,避免过度依赖触屏操作 [9] - 传统机械式把手可靠性高,电子开关设计可能因位置不合理影响紧急情况下的操作 [10]
向新提质锻造硬实力——京鼎工业专注精密模具细分领域
经济日报· 2025-05-20 06:08
行业概况 - 模具被誉为"工业之母",工业产品依赖模具生产的比例达75%至85%,在汽车、电子等高精度制造领域接近90% [1] - 行业比例随着智能制造和材料技术创新持续增长 [1] - 急冷急热模具技术等核心工艺长期被发达国家掌控,形成技术壁垒 [4] 公司发展历程 - 1998年创始人黄志强以3万元资金在深圳创业,初期通过生产平口钳获得第一桶金,1年后员工从3人扩充至20余人 [2] - 2004年创立精森源模具(深圳)有限公司,从贸易商转型为实体制造商,专注出口级"商品模" [2] - 2012年成为德国知名汽车公司的特定供应商,获得10年量产订单,成为中国地区首家民营供应商 [3] - 2018年立项研发急冷急热模具技术,通过上千次试验攻克技术难题 [5] - 2023年帮助中外合资车企3天内解决车门结构设计缺陷问题 [6] - 2024年"京鼎未来中心"投入使用,配备先进研发设施 [8] 技术突破与创新 - 汽车钥匙模具齿形轮廓偏差控制在±0.01毫米(头发丝直径的七分之一),采用双料注塑工艺实现无缝融合 [3] - 急冷急热模具技术使产品注塑成型周期缩短30%,减少表面瑕疵和废料污染 [5] - 隐藏式车门把手采用普通尼龙结合尼龙透明材料,机械强度与90%透光率兼得 [7] - 同步注塑工艺精确控制两种材料的注塑量、速度和压力,解决熔接痕等问题 [8] - 研发投入连续7年超营收5%,研发人员占比30% [7] 市场与产品 - 产品覆盖汽车零部件、医疗设备、智能清洁机器人等领域,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 拥有授权专利154件(发明专利29件) [1] - 在瑞士设立欧洲总部,打造区域性资源平台拓展海外市场 [6] - 目标未来10年营销收入突破百亿元 [8]
花哨有余安全不足 车企炫技何时了
广州日报· 2025-05-19 09:44
隐藏式车门把手安全监管 - 工信部正制定《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针对隐藏式车门把手在碰撞、断电等极端场景下的逃生与救援风险提出规范,要求必须配备机械解锁装置[1][3] - 隐藏式车门把手在过去多起事故中影响救援,如2022年雷克萨斯LM碰撞后车门锁止导致救援困难,2024年小米SU7碰撞后全车断电无法开启车门[1] - 隐藏式车门把手维修成本高,智能电子感应式把手单次维修费用超2000元,是传统机械把手的5倍[2] 智能汽车"炫技"配置安全隐患 - 行业存在过度追求创新设计现象,如零重力座椅、无实体按键中控、后排巨幕屏等配置,但安全考虑不足[4] - 零重力座椅在行驶中躺平时,现有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无法提供有效保护,且多数车企碰撞测试未开启该功能[4][5] - 后排娱乐巨幕屏存在机械伤害风险,如2024年3月有儿童被伸缩支架夹断手指,碰撞时还可能造成二次伤害[5] 主管部门安全监管动态 - 工信部一个月内三次出手整顿汽车安全,包括将动力电池"不起火、不爆炸"列为强制性要求、规范智驾宣传、推进车门把手国标制定[6][8][9] - 《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高频提及"安全",覆盖新能源、智能驾驶、芯片等核心领域,提出开展隐藏式把手、大角度座椅等新技术标准研究[6] - 行业专家指出监管已从单一部件转向系统性风险防控,未来或对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领域出台更严格标准[7] 行业发展趋势 - 智能汽车创新陷入"为创新而创新"怪圈,部分车企将风阻系数、屏幕尺寸等作为营销噱头而忽视安全核心[7] - 中汽中心建议技术创新需回归"用户需求导向",遵循"安全冗余"原则,从设计理念到用户教育进行系统性反思[7] - 隐藏式车门把手成为新能源汽车身份象征,不用该设计可能被消费者认为技术落后[2]
炫酷设计不能以安全为代价
新华日报· 2025-05-18 16:03
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安全隐患 - 隐藏式车门把手设计初衷为降低风阻提升续航及满足消费市场对未来感的追求,但忽视了极端场景下的安全需求 [1] - 在事故断电、高温起火等紧急情况下,该设计常因机械结构失效和操作标识模糊导致逃生困难及救援延迟 [1] - 某车型碰撞事故中因电路中断导致车门无法弹开,消防被迫破窗施救,严重压缩黄金救援时间 [1] 工信部新规的核心内容 - 新规要求车门把手需具备断电和碰撞后的独立开启功能,强化安全冗余设计 [2] - 强制规范紧急状态下的标识可视化,以降低误判风险并提升可操作性 [2] - 建立全链条安全屏障,防止夹手、误触发等衍生问题 [2] 行业影响与发展逻辑调整 - 新规将生命安全置于首位,纠正车企"重炫技、轻安全"的倾向,划定创新安全底线 [2] - 要求车企在风阻系数与逃生效率间寻求平衡,推动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2] - 强调科技创新不应牺牲安全,所有设计需以"人的安全"为不可突破的底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