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地理学

搜索文档
郁翔越:“制造”《昆仑山铭》?我们不妨先进行一次“昆仑”溯源之旅
观察者网· 2025-06-12 15:13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郁翔越】 虽然2025年尚未过半,但关于《昆仑山铭》的争议似乎已预定了今年中国人文学术热点的头把交椅。 6月8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证古代"昆仑"的地理位置——青海黄河源发现秦始皇遣使"采药昆 仑"刻石》(下文称《实证》)一文。该文介绍,近期,考古工作者在扎陵湖北岸的田野调查中,发现 一处37字秦代摩崖刻石题记(下文称《昆仑山铭》)。这一黄河源刻石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留下的唯一 一处还现存于原址的刻石,同时也是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意义十分重大。 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引发了学界热议,同时也在大众层面引发了强烈反应。 石刻照片 微信公众号光明文化记忆 但在对《实证》和《昆仑山铭》的讨论中,我们不能满足于"吃瓜",也不应该扣与学术无关的"帽子"。 这场讨论的作用和意义,归根结底是促进公众对历史认识的深化。正如辛德勇所说:"相较于传世文献 所载录的历史事项,所有考古新发现,不管是文物、文献,还是遗迹,所传达的历史信息都是孤立、片 面而且零散的。"面对新发布的《昆仑山铭》,考古学和文字学学者应就事论事,将眼光聚焦在铭文本 身;而历史学者更应将其置于秦始皇所在的时空环境中考虑,或深化固有认识,或冲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