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文化

搜索文档
青海秦代石刻官方鉴定为真!每经记者第一时间采访古文字学家,详解鉴定过程、深远意义和未来谋划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6 19:15
每经记者|杜蔚 宋美璐 每经编辑|程鹏 魏官红 是"秦代遗存"还是"今人伪刻"?引发广泛争议的"昆仑刻石"终于迎来官方认定,解开了身世谜题。 9月15日,国家文物局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认定在青海省玛多县发现的"昆仑刻石"为秦代刻石,并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刻石全文共12行36字,外加 合文1字,共37字,文字多数清晰可辨,文字风格属秦篆。 早在两个多月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就寻找到40年前见过该刻石的牧民,并率先发布报道,详见《独家:玛多县当地有牧民称 40年前就曾看见"昆仑刻石",是否"秦始皇遣使采药"遗迹,尚需国家权威部门认定》。此次的官方认定,正是在前期广泛讨论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专业检测、古文字等方面交叉学科专家的两轮验证,最终才确定了刻石年代。"在新闻发布会结束后,青海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阿朝东告 诉每经记者,当地已聘请文物机构加强对刻石的保护,后续也会进一步发掘周边区域,该刻石将参加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申报。 面对众说纷纭的年代之争,国家文物局是如何溯源的? "这一认定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这使得昆仑刻石成了可信的史料,补充了秦始皇为求长生久视、派人四处 ...
海拔4306米现“秦始皇密令”,获官方“身份认定”!古文字学家刘钊:秦人寻仙采药足迹确至青藏高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6 16:06
"这一认定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这使得昆仑刻石成了可信的史料,补充了秦始皇为求长生久视、派人四处寻仙采药的历史记载,既表明秦人采药寻仙之 范围可扩展至青藏高原,也说明秦人观念中的昆仑所在地就在扎陵湖附近。这是中国早期信史的一个绝佳例证。"古文字学家、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 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向每经记者指出。 每经记者|杜蔚 宋美璐 每经编辑|魏官红 是"秦代遗存"还是"今人伪刻"?引发广泛争议的"昆仑刻石"终于迎来官方认定,解开了身世谜题。 9月15日,国家文物局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认定在青海省玛多县发现的"昆仑刻石"为秦代刻石,并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刻石全文共12行36字,外加 合文1字,共37字,文字多数清晰可辨,文字风格属秦篆。 早在两个多月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就寻找到40年前见过该刻石的牧民,并率先发布报道,详见《独家:玛多县当地有牧民称 40年前就曾看见"昆仑刻石",是否"秦始皇遣使采药"遗迹,尚需国家权威部门认定》。此次的官方认定,正是在前期广泛讨论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专业检测、古文字等方面交叉学科专家的两轮验证,最终才确定了刻石年代。"在新闻发布会结束后,青海 ...
黄河源确认发现秦代刻石 专家称综合价值大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09:02
原标题:黄河源确认发现秦代刻石 专家称综合价值大 中新社西宁9月15日电 中国国家文物局15日发布消息,经多领域专业人员审慎研究,认定此前引发 广泛关注的位于黄河源区扎陵湖北岸、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卓让村的石刻为秦代石刻,定名 为"尕日塘秦刻石"。 刻石记录了秦始皇遣五大夫翳率方士赴昆仑山采药的内容,是中国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 高的秦代刻石。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研究员胡芳说:"刻石中的珍贵历史信息充分说明昆仑神山信仰在秦 代已经普及,侧面反映昆仑文化的重要地位,有利于在当下深入推进昆仑文化的研究、传播与创新性发 展。" 青海省是昆仑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重要保护传承地、核心展示区。昆仑文化与丝绸之路相辅相 成,该省境内的羌中道、吐谷浑道、唐蕃古道等在不同历史时期见证了各民族的持续交融互鉴、民心相 通。 (潘雨洁) "刻石反映秦代中国西部多民族的交融互通、和谐共生,折射出早在秦以前,中原与西部民族尤其 是羌人已长期往来,共同丰富和积累了河源地理知识,为'采药昆仑'奠定认知基础。"霍巍表示,刻石 展现出的各民族对青藏高原独特自然地理环境的美好向往,最终汇入"西王母""昆仑"等具有国家标识意 义 ...
豫园灯会+昆仑文化,喀什这场活动叫座又叫好
央视网· 2025-09-15 09:15
9月10日晚,"昆仑乐都·木卡姆艺术季—动漫美食周"活动中,莎车县第三小学四年级学生带来了《说唱脸谱》节目。莎车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莎车县地处昆仑山脉北麓。此次活动布展分为"上古昆仑、人文昆仑、人民昆仑"三大板块。"上古昆仑"板块 将《山海经》中描绘的昆仑奇境、神兽等元素融入54组非遗主题花灯形象设计中,展现出"昆仑"作为中华民族共 同文化符号的独特魅力。"人文昆仑"板块则专门设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在"人民昆仑"板块,通过疆内外 美食分享、歌舞同乐等形式,展现昆仑为证,当代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各族群众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奋进,共 同创造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 美食品尝展区里,游客除了可以品尝莎车县当地美食,还可以品尝到高级烹饪技师徐萌等人制作的昆仑文化 相关菜品。莎车县第三小学四年级学生带来了《说唱脸谱》节目;随后,活力四射的舞狮系列之青春潮流表演、 动漫cosplay等节目接连登场,不断将活动氛围推向高潮。 "'昆仑'是各民族共有的中华文化基因和精神标识,通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昆仑文化元素,有利于增强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今天的活动通过一系列有形有感的创新性内容,有效丰富了各族群众精 ...
野牛沟岩画:凿刻在崖壁上的文化密码
新华网· 2025-06-27 19:11
岩画发现与背景 - 野牛沟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的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环境神秘苍凉,拥有清澈河水和宽阔河谷 [2] - 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范围北至南山口,南达昆仑山口,西到西大滩,东及驼路沟,包含多种自然景观如西王母瑶池、玉虚峰、苦修崖等 [2] - 野牛沟岩画距今约3000年,内容涵盖野牛、骆驼、马、鹰、熊等动物,以及放牧、出行、狩猎、舞蹈等场景 [4] 岩画研究与保护 - 河北师范大学国际岩画断代中心主任汤惠生曾于1987年调查野牛沟岩画,当时从格尔木往返需骑马8天 [4] -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侯光良对岩画及地形进行三维扫描和数据采集,计划建立数字档案并打造数字博物馆 [8] - 岩画是古人信仰的体现,凿刻动物和场景属于祭祀行为,反映了原始先民的精神文明 [8] 文化与历史意义 - 野牛沟岩画是昆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文化传承与延续的脉络 [8] - 岩画记录了原始先民与自然紧密相连的生活,包括放牧、狩猎等活动,以及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与信仰 [8] - 科考团队通过研究试图理解古人的精神世界,跨越千年时光探寻文化内涵 [8]
郁翔越:“制造”《昆仑山铭》?我们不妨先进行一次“昆仑”溯源之旅
观察者网· 2025-06-12 15:13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郁翔越】 虽然2025年尚未过半,但关于《昆仑山铭》的争议似乎已预定了今年中国人文学术热点的头把交椅。 6月8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证古代"昆仑"的地理位置——青海黄河源发现秦始皇遣使"采药昆 仑"刻石》(下文称《实证》)一文。该文介绍,近期,考古工作者在扎陵湖北岸的田野调查中,发现 一处37字秦代摩崖刻石题记(下文称《昆仑山铭》)。这一黄河源刻石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留下的唯一 一处还现存于原址的刻石,同时也是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意义十分重大。 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引发了学界热议,同时也在大众层面引发了强烈反应。 石刻照片 微信公众号光明文化记忆 但在对《实证》和《昆仑山铭》的讨论中,我们不能满足于"吃瓜",也不应该扣与学术无关的"帽子"。 这场讨论的作用和意义,归根结底是促进公众对历史认识的深化。正如辛德勇所说:"相较于传世文献 所载录的历史事项,所有考古新发现,不管是文物、文献,还是遗迹,所传达的历史信息都是孤立、片 面而且零散的。"面对新发布的《昆仑山铭》,考古学和文字学学者应就事论事,将眼光聚焦在铭文本 身;而历史学者更应将其置于秦始皇所在的时空环境中考虑,或深化固有认识,或冲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