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开放性与包容性

搜索文档
让美的创造更贴近青年(艺坛走笔)
人民日报· 2025-05-05 05:52
文章核心观点 新时代美术创作需贴近青年,不仅要表现青年形象引发情感共鸣,还要让青年参与共创,拓宽艺术想象和创造空间,同时要顺应青年审美开放性与包容性特点,实现“在地性”与“全球性”交融,绽放时代光彩 [1][2][3] 分组1:新时代美术创作中的青年形象 - 新时代美术创作中,青年形象是亮丽风景,展现自信自强、奋发有为、乐于奉献精神风貌,通过定格真实瞬间等塑造得有血有肉 [1] - 美术作品要引发青年情感共鸣,需找准青年个人成长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价值坐标 [1] 分组2:让青年参与美术共创 - 让美的创造贴近青年,要让青年参与共创,当代青年视野开阔、知识多元、创新意识强烈,不满足只做看客 [2] - 以青年为创作主体的实践推动新中式审美风尚和中国文化走出国门,青年拒绝被定义、勇于跨界 [2] 分组3:美术跨界与青年的作用 - 美术跨界成为新趋势,青年的加入为跨界带来更多可能,如材料微结构美学大赛中多数投稿人是青年,为科艺融合注入新活力 [2] - 面向青年的美术创作在跨界融合中要拓宽艺术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2] 分组4:青年审美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 新时代青年以“平视世界”姿态构建独特审美经验,其审美的开放性与包容性重塑艺术创作维度,促使艺术家思考“在地性”与“全球性”的交融 [3] - 审美的开放性是多元共生,“平视世界”是建立对话,面向青年的美术创作保持与青年同向目光会绽放时代光彩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