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艺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毕业作品展何以“破圈”(艺坛走笔)
人民日报· 2025-06-15 06:12
毕业作品展能够"破圈",也得益于美术院校观念的转变。近年来,美术院校更加注重展览与公众的互 动,将展览拓展至更广阔的社会空间,使其成为一场联动各界、遍布全城、惠及市民的艺术嘉年华,还 通过举办导赏活动、讲座等方式,降低观众欣赏艺术的门槛。比如今年,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季的展览空 间涵盖该校象山校区、良渚校区、南山校区,以及浙江美术馆、世界旅游博览馆、全山石艺术中心与全 城媒体展区等,实现教学成果与社会共享、办学成就与城市同步、青年艺术家与时代同成长。 美术院校毕业作品展的"破圈",不仅是空间与媒介的突破,更是艺术本体论的革新——艺术不再只是静 态的"作品",还是动态的"事件";不再只是单向的表达,还是双向的对话;不再是封闭的体系,而是开 放的生态。对于美术学院的学子而言,毕业作品既是对自己创作生涯的阶段性总结,也是走向社会、展 示自我的重要媒介。通过与社会各界接触和交流,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明确自己的发展方 向。期待他们开创更加精彩的未来! 正值毕业季,各大美术院校的毕业作品展相继拉开帷幕。从中央美术学院的"逐光而行"到中国美术学院 的"七十二变",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艺科融合"到四川美术学院的"开放的 ...
科艺融合,释放文化“西”引力——解锁西湖区文化“出圈”密码
杭州日报· 2025-06-03 10:56
文三未来科技体验中心。 云深处的"云家汪汪队"机器狗正在巡逻,宇树机器人"解锁"当红热舞,还有不用抢票就能逛的《黑 神话:悟空》全球首家官方周边旗舰店、极具"新国潮"的动画电影《雄狮少年》IP主题展、"一秒"沉浸 在国风世界的文化空间……走进不断上新的文三数字生活街区,市民游客邂逅了"文化+科技"的各种新 潮体验。 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跃迁,常源于文化与科技的共生共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探索文化和科技融 合的有效机制,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 从数字复现敦煌瑰宝到虚实共生水浒宇宙,从高校人才赋能到爆款作品频出,西湖区依托优质文化 资源和前沿数智技术,通过"科艺融合"推动文化以可触、可感、可交互的形态"活"在当下,形成更多新 的文化产业增长点。 科技赋能 "三创融合"点亮新空间 科技是文化赓续繁荣的活力源泉。西湖区以科技创新重塑艺术表达,为传统文化注入新内容、新形 式、新体验,让人民群众共享跨越时空的精神文明成果。 "我们即将穿越460亿光年。"踏入M511光影汇的"深空未来"8K沉浸式探索空间,浩瀚星海扑面而 来,这场《太空遨游:时空尽头》沉浸式体验以8K超高清画 ...
“守正创新·科艺赋能”酒体设计主题沙龙在宜宾举行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5-23 16:57
行业发展趋势 - 白酒行业在百年变局与消费升级浪潮中需坚持"守正创新"发展根基和"科艺赋能"进步阶梯 [3] - 传统工艺需与现代文明对话焕发新生 创新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3] - 行业需在物联网发酵控制、消费大数据分析等技术领域培育新质生产力 同时构建"品质+场景+传播+价值"四维美学体系 [3] 公司战略与活动 - 国美酒业首度公开跨越20世纪70-90年代的白酒陈酿勾调秘方 打造沉浸式封坛体验 [1][3] - 通过"浓酱"双修和数字化、艺术化赋能酒体设计 呈现老酒多元化价值属性 [5] - 推出2025典藏版龙年大吉酒 采用"时间沉淀+科技赋能"方式打造科艺融合新例证 [3] 技术应用与产品创新 - 展示传统勾调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 包括物联网发酵控制和消费大数据分析技术 [3][5] - 通过开放式封坛仪式创造沉浸式互动体验 激发酒体设计创新热情 [3][5] - 强调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对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同时注重品牌文化与时代结合的美学表达 [5] 行业活动与专家观点 - 活动由山东省白酒协会等多方指导承办 探讨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艺术融合路径 [1] - 专家指出白酒美学是品牌文化与时代结合的产物 需赋予品质、品牌、文化新的美学表达形式 [5] - 活动体现"科技求真、艺术向美、融合致善"的科艺融合之道 [5]
让美的创造更贴近青年(艺坛走笔)
人民日报· 2025-05-05 05:52
文章核心观点 新时代美术创作需贴近青年,不仅要表现青年形象引发情感共鸣,还要让青年参与共创,拓宽艺术想象和创造空间,同时要顺应青年审美开放性与包容性特点,实现“在地性”与“全球性”交融,绽放时代光彩 [1][2][3] 分组1:新时代美术创作中的青年形象 - 新时代美术创作中,青年形象是亮丽风景,展现自信自强、奋发有为、乐于奉献精神风貌,通过定格真实瞬间等塑造得有血有肉 [1] - 美术作品要引发青年情感共鸣,需找准青年个人成长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价值坐标 [1] 分组2:让青年参与美术共创 - 让美的创造贴近青年,要让青年参与共创,当代青年视野开阔、知识多元、创新意识强烈,不满足只做看客 [2] - 以青年为创作主体的实践推动新中式审美风尚和中国文化走出国门,青年拒绝被定义、勇于跨界 [2] 分组3:美术跨界与青年的作用 - 美术跨界成为新趋势,青年的加入为跨界带来更多可能,如材料微结构美学大赛中多数投稿人是青年,为科艺融合注入新活力 [2] - 面向青年的美术创作在跨界融合中要拓宽艺术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2] 分组4:青年审美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 新时代青年以“平视世界”姿态构建独特审美经验,其审美的开放性与包容性重塑艺术创作维度,促使艺术家思考“在地性”与“全球性”的交融 [3] - 审美的开放性是多元共生,“平视世界”是建立对话,面向青年的美术创作保持与青年同向目光会绽放时代光彩 [3]
艺术破界怎样发力
人民日报· 2025-04-27 05:58
图为《黑神话:悟空》场景原画(局部)。 当数字浪潮让游戏化身"第九艺术",成为全球年轻人共通的语言,游戏的价值便已超越消遣。近 日,"黑神铸炼——《黑神话:悟空》艺术展"以一场虚实共生的视觉盛宴点亮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展 厅。在这个展示过汇集顶流宋画的"宋韵今辉"艺术特展、中西融通现象级大展"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的 国家重点美术馆,中国神话以全新的姿态焕发活力——这不仅是一场游戏艺术的展览,更是一场数字时 代的策展实验,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技术革命从来都是艺术破界的催化剂。透视法的发明重塑了绘画空间,摄影术的诞生催生了印象派的色 彩革命,数字时代的技术发展则带来虚实共生的体验革命。长久以来,文化、技术与艺术共同编织着人 类文明的图景,技术成为艺术的画笔,艺术成为文化的容器。展览中,实景扫描的佛教造像与《黑神 话:悟空》中的数字场景相互映照,虚实交汇处,观众既可近距离感受角色塑像的质感,又能沉浸 于"历史游乐场"式的现场体验。今天,在艺术创作中融入数字技术,不是对传统的消解,而是为其注入 当代的呼吸,插上文化的羽翼,使其在数字炼丹炉中产生新的"化学反应"。 艺术的边界拓展,最终要靠人才打破思维茧房。北宋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