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家族式治理
icon
搜索文档
每经热评︱聚赛龙实控人连续减持 虽合规但投资者信心如何安放?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4 19:21
核心观点 - 聚赛龙实际控制人郝源增 任萍 郝建鑫及其一致行动人计划在未来3个月内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3%的股份 以当前股价估算减持变现金额约为7100万元[1] - 此次减持本质上是实控人家族的集体减持行为 发生在股票解禁后 股价上涨及半年报净利润同比增长48.8%的利好窗口期 时机选择颇具争议[1] - 减持行为虽程序合规但引发市场对家族式治理隐忧的担忧 可能动摇中小投资者信心并影响公司长期健康发展[2][3] 减持计划详情 - 减持主体为实际控制人郝源增 任萍 郝建鑫及其一致行动人 郝源增与任萍为夫妻关系 郝建鑫为二人之子[1] - 计划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3%的股份 以当前股价49.89元估算 减持变现金额约为7100万元[1] - 减持时间安排在未来3个月内 此次为实控人家族解禁后的第二次减持[1] 减持背景与时机 - 聚赛龙于2022年3月登陆资本市场 实控人所持股票在今年3月刚刚解除限售[1] - 此次减持前实控人家族已在今年6月发布首个减持预告 并于7-8月间完成对公司总股本2.89%股份的减持[1] - 本次减持选择在公司股价实现较大幅度上涨且半年报披露净利润同比增长48.8%的利好窗口期推进[1] 市场影响与投资者反应 -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8.8%的亮眼业绩本应提振市场信心 但实控人家族在业绩利好后迅速减持与业绩增长传递的积极信号形成反差[2] - 连续减持动作被市场解读为对公司未来发展的预期信号 实控人以自身资金需求为由的减持理由引发对A股市场"上市造富"现象的联想[2] - 减持行为虽符合监管要求但可能挫伤上市公司赖以生存的市场信任 这种信任是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2][3] 公司治理结构 - 事件暴露出家族式治理隐忧 家族化治理在创业初期具有决策高效 凝聚力强的优势 但成为公众公司后可能出现重家族财富保值 轻全体股东利益的倾向[3] - 市场对家族式治理企业的内部运作和决策逻辑存在信息不对称 重要股东应通过实际行动证明公司是所有股东的利益共同体[3]
巨氏家族加码,*ST天微新任副总巨万夫,为董事长胞兄,市值24.59亿仍处退市边缘
新浪证券· 2025-08-29 22:43
公司人事任命 - 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聘任巨万夫为副总经理 巨万夫出生于1975年 拥有本科学历及多年房地产行业管理经验 曾就职于深圳市先科房地产开发公司和宝能控股等企业[1][2] - 新任副总经理巨万夫系公司股东巨万珍亲弟弟 同时为董事长巨万里胞兄 虽未直接持有股份 但与关键股东存在密切亲属关系[3] 股权结构特征 - 巨氏家族成员合计持股比例显著 实控人巨万线(注:原文为巨万線)持股43.09% 对应44,309,871股 参考市值8.24亿元 股东巨万珍持股5.53% 对应5,687,696股 参考市值1.06亿元[4] - 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比例达68.26% 总持股量70,187,720股 参考市值合计13.06亿元[4] 经营与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4,008,863.73元 较上年同期44,835,179.96元增长87.37% 利润总额33,374,542.48元 同比增幅21,604.87%[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0,816,754.79元 较上年同期1,388,693.20元增长2,119.12% 扣非净利润23,105,108.48元 上年同期为-3,880,499.55元[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9,327,604.59元 同比下滑198.35% 总资产956,847,418.42元 较上年度末增长2.68%[6] 市场表现与监管背景 - 公司股价年内涨幅达53.56% 截至8月29日报收23.91元/股 总市值24.59亿元 52周股价波动区间为9.40元至26.06元[8] - 监管层对家族企业内部人控制及亲属任命关注度上升 对关联交易、内部控制和独董履职要求持续收紧[7] 治理结构争议 - 人事任命引发市场对"家族治理模式"讨论 在经营持续困顿、现金流紧张背景下 该举措被视为对控制权的进一步收紧[4][5] - 家族治理可能导致决策体系封闭、治理冲突及信息披露瑕疵 但具体业务部署及职责范围尚未披露[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