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知识

搜索文档
韦东奕食堂吃饭遭遇这一幕!网友:令人窒息
券商中国· 2025-06-19 12:36
过度神化、打扰优秀青年学者,真能体现对知识的热爱吗?有评论指出,以种种反智的方式关注学术界的人和 事,恐怕恰恰走向了尊重知识的反面。 近日,一段韦东奕在食堂就餐时,被多名路人围观拍摄的视频,在网上传播,引发关注。 画面中,不少围观者凑到其身边拍照、合影,还有人问身边人"拍到了吗",而韦东奕对此并未理会,依旧专心 吃饭。 不少网友表示,画面令人窒息。 此前韦东奕曾向记者表态,近期舆论已经对其产生了影响。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希望和网友共同保护好学者专心治学的宁 静环境,让韦东奕老师能心无旁骛地投入教学科研工作中。 人们对优秀拔尖人才心存好奇,或是存在一定的名校情结,本身无可厚非。客观而言,一些专业的确存在一定 的知识壁垒。像韦东奕曾研究的三维Navier-Stokes方程正则性问题、二维不可压缩欧拉方程的线性阻尼问题 等,对普罗大众恐怕过于深奥。但是, 不管怎样,这份好奇和推崇都不该降格为无底线的八卦、捧杀式的"神 化"。 否则既是对知识和学术的过度消费,也会对当事人构成困扰,甚至带来伤害。 优秀科研人才是否选择以科普的方式参与公共生活,背后可能有着复杂的考量。对一些不喜 ...
《环球时报》锐评:韦东奕“二次出圈”折射出什么
环球网· 2025-06-09 21:30
大流量需要以正能量为前提。面对网友的"追星",媒体与平台需要校准价值观,积极正向引导。自韦东 奕"二次出圈"以来,我们看到,假冒、盗用他名字和头像的账号仍然不少,其中很多已被网友迅速举 报、被平台限制和封禁。多关注知识分子的专业贡献,而非聚焦其私人生活;共同保护好学者专心治学 的宁静环境,同时尊重学者与网友良性互动的权利,成为中国舆论场上的主声调。在营造尊重知识的氛 围上,中国的媒体和平台无疑正走在一条日渐成熟和完善的道路上。 在当下的中国,对人才的尊敬和对知识的尊崇,标注着社会的主流价值坐标。韦东奕事件此次爆火恰逢 中国高考之际,他的粉丝大部分是年轻人,尤以在校学生居多。在韦东奕账号下的"高考许愿池"里,不 少同学希望沾一沾"学霸气息",还有人留言希望"韦神"分享更多数学知识。从这些真诚的留言中,人们 看到中国社会对知识的敬意、对纯粹的尊重,也看到中国年轻一代渴望知识、勤奋进取的精神风貌。 韦东奕"韦神"的抖音账 号 资料图(视觉中国) 北大数学科学学院教师韦东奕6月6日在短视频平台开设账户,仅仅4秒钟的一段视频引起巨大反响,24 小时内留下超过100万条评论,到9日粉丝量已突破2300万,成为"现象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