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与帮扶

搜索文档
创建高质量全链式就业服务
国际金融报· 2025-06-03 16:43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核心观点 - 2024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222万人,政策聚焦构建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1] - 通过优化人才培养、强化就业指导、健全招聘体系等六大方向系统性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3][4][7] 人才培养优化 - 2003-2022年高校撤销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布点1.2万个,新增本科专业2.1万个[2] - 当前教学存在三大脱节:教材更新滞后(部分教案沿用超10年)、科研脱离实践(仅27%课题关联就业需求)、专业设置对产业升级敏感度不足[2] - 新政建立"招生—培养—就业—反馈"闭环机制,动态调整专业布局,要求新设专业必须通过需求论证[3] 就业指导强化 - 全国90%高校开设就业课程,教育部评选21门金课,职业规划大赛吸引2400万师生参与[4] - 实施"双千计划":2024年新增1000个微专业和1000门职业培训课程[4] - 将生涯教育列为必修课,筹建国家级教学指导委员会,支持高校设立相关硕士专业[4] 求职招聘体系 - 教育部年举办近百场线上招聘,平台升级为"国家24365就业服务",覆盖2760所高校[7] - 创业支持政策包括:最高50万元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场地免费及《自主创业证》核发[7] - 要求国企/事业单位招聘不得设置与岗位无关的学历限制,消除就业歧视[8] 重点群体帮扶 - 占毕业生10%的困难群体实施"一人一策","宏志助航计划"累计培训170.6万人次(线下30.6万+线上140万)[9] - 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未就业毕业生可纳入低保,15年累计开展"阳光就业"行动[10] 监测评价创新 - 取消实行19年的《就业报到证》,建立毕业去向登记制度[11][12] - 就业质量评价纳入高校"双一流"建设考核,建立大数据比对验证机制防范数据造假[12] 支持保障体系 - 全国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达10万人,书记校长三年访企拓岗1800万个[13] - 新政要求高校按师生比1:500配备专职就业导师,将其纳入职称评审体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