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科专业调整

搜索文档
加快推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在一线)
人民日报· 2025-06-15 06:12
高校学科专业调整动态 - 2024年度全国高校新增专业点1839个 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157个 停招专业点2220个 撤销专业点1428个 显示专业调整优化力度加大 [1] - 清华大学5年前停招新闻学、会计学本科生 但两专业研究生规模持续扩大 体现高层次人才培养转型 [2][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日新书院人文基础课程中开设新闻传播学本科课程组 经管学院在信息管理、经济与金融专业设置会计学选修课组 强化交叉培养 [3] - 经管学院与计算机系合作培养计算机与金融交叉人才 研究生阶段新闻传播学/会计学方向学生本科背景多样化 如荷兰语、政治学、计算机科学等 [3] - 清华大学成立15个本科生培养书院 新增交叉工程、人工智能、统计学等本科专业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4] 教学方式创新 - 新专业建设倒逼传统教学方式变革 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强化能力培养 如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等专业推动课堂形态变化 [4] - 新闻传播专业强调"通识为体 专业为用" 本科通识教育搭配硕博专精训练 会计学应用性课程与通识厚基础结合 [2][3] 社会认知误区澄清 - 专家指出社会对专业调整存在误读 如将新增专业简单等同于热门专业 或仅以就业率决定专业存废 忽视人才培养系统性改革 [2]
创建高质量全链式就业服务
国际金融报· 2025-06-03 16:43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核心观点 - 2024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222万人,政策聚焦构建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1] - 通过优化人才培养、强化就业指导、健全招聘体系等六大方向系统性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3][4][7] 人才培养优化 - 2003-2022年高校撤销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布点1.2万个,新增本科专业2.1万个[2] - 当前教学存在三大脱节:教材更新滞后(部分教案沿用超10年)、科研脱离实践(仅27%课题关联就业需求)、专业设置对产业升级敏感度不足[2] - 新政建立"招生—培养—就业—反馈"闭环机制,动态调整专业布局,要求新设专业必须通过需求论证[3] 就业指导强化 - 全国90%高校开设就业课程,教育部评选21门金课,职业规划大赛吸引2400万师生参与[4] - 实施"双千计划":2024年新增1000个微专业和1000门职业培训课程[4] - 将生涯教育列为必修课,筹建国家级教学指导委员会,支持高校设立相关硕士专业[4] 求职招聘体系 - 教育部年举办近百场线上招聘,平台升级为"国家24365就业服务",覆盖2760所高校[7] - 创业支持政策包括:最高50万元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场地免费及《自主创业证》核发[7] - 要求国企/事业单位招聘不得设置与岗位无关的学历限制,消除就业歧视[8] 重点群体帮扶 - 占毕业生10%的困难群体实施"一人一策","宏志助航计划"累计培训170.6万人次(线下30.6万+线上140万)[9] - 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未就业毕业生可纳入低保,15年累计开展"阳光就业"行动[10] 监测评价创新 - 取消实行19年的《就业报到证》,建立毕业去向登记制度[11][12] - 就业质量评价纳入高校"双一流"建设考核,建立大数据比对验证机制防范数据造假[12] 支持保障体系 - 全国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达10万人,书记校长三年访企拓岗1800万个[13] - 新政要求高校按师生比1:500配备专职就业导师,将其纳入职称评审体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