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搜索文档
百年机床前的驻足:海外华媒吉林见证工业遗产“新生”
中国新闻网· 2025-09-14 11:26
百年机床前的驻足:海外华媒吉林见证工业遗产"新生" "这个机器老一辈捷克工人都很熟悉。"陈学东指着展陈的铣床介绍,这种机床的工艺水平在当时处于世 界领先水平,捷克同期的老工厂也在生产和使用。 在展览馆的多个展区,这位捷克媒体人都能找到中国、捷克两国工业发展的共鸣点。当他看到1890年制 造的"快利枪"时,连称这是"杰作"。其外形源自欧洲,但一些细节显示出了本土化特色。 吉林市与捷克虽然相距遥远,但工业发展有很多相似性。如今,两地都在推动老工业区更新以及产业升 级换代。 陈学东正在观看展览。 苍雁 摄 中新网吉林9月14日电 题:百年机床前的驻足:海外华媒吉林见证工业遗产"新生" 中新网记者 苍雁 石洪宇 斑驳的机床、泛黄的图纸、复刻的蒸汽机……在吉林机器制造局展览馆,陈学东放慢了脚步。当目光落 在一幅1881年工厂全景图上,他久久凝望,仿佛听见了东北工业文明深沉的呼吸。 捷克《捷华通讯》总编辑陈学东近日与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这座工业文博场馆, 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工业溯源之旅。 吉林机器制造局所在的吉林省吉林市是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历史悠长,文化积淀深厚。 吉林机器制造局创建于1881年 ...
功能转换、业态升级、场景营造 工业遗产焕新貌释放经济新增长点
央视网· 2025-06-04 14:24
央视网消息: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工业遗存的保护和再利用是城市建设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重要问题。如何通过更新来让这些废弃的老厂 房、老厂区,焕发出新活力? 在山东,这个名为"579百工集"的园区,曾经是济南东部最大的旧货和建材交易市场,如今,成了当地文旅消费积聚区。 改变来自更新。当地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以这个项目为试点进行了一番尝试,他们没有选择大拆大建,而是将原有建筑保留下来,通过微更 新、轻改造,再加以利用。 挖掘工业遗存的文化价值,让老厂区的历史风貌得到妥善保护,再通过新业态的注入实现华丽转身。济南"579百工集"现在已经签约入驻商户 达到50多家。目前,这一模式已经在多个项目中得以推广。 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更新推进处处长赵欣介绍,2024年以来,他们启动实施100多个城市更新项目,采取小规模、渐进式、微更新方 式,同步实现完善片区配套设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升群众居住品质的综合成效。 与"579百工集"一样,位于南昌老城区的东湖意库,也在通过类似的方式实现"焕新"。作为江西曾经最大的外贸货物储运基地,这个项目在城 市更新过程中,不仅保留了90%的老式建筑,更是通过微更新模式,对具有时代特色的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