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搜索文档
干部“时时上心” 群众才能“事事放心”
人民日报· 2025-08-22 10:06
党员干部工作作风问题 - 少数党员干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拖延不决,对关乎群众利益的事务消极懈怠,导致诉求长期得不到回应与解决 [1] - 面对复杂问题和矛盾冲突时采取回避态度,在推诿扯皮中使问题愈发严重 [1] - 这些行为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破坏党群干群关系,阻碍政策落实与社会良性发展 [1] 问题产生的根源 - 思想层面问题突出,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将个人利益置于群众利益之上,缺乏责任感与使命感 [2] - 价值观念上受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影响,工作消极应付 [2] - 客观原因包括部分单位工作任务分配不合理,滋生“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风气 [2] - 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未能精准聚焦群众满意度和实际工作成果,使实干者得不到褒奖,敷衍者未受惩戒 [2] 为民服务的行动要求 - 为民服务需落实到具体行动,把“民盼之事”当成“头等大事”来完成 [2] - 应主动深入基层一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其所思所想所盼 [2] - 需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2] - 要以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解决好每一件群众“小事”,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2] 推动干部“时时上心”的机制建设 - 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明确细化各环节、各岗位的工作责任,确保群众问题事事有人管 [3] - 发挥群众监督作用,设立民生服务热线、网络投诉平台,及时调查处理并公开结果 [3] -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对为民服务表现突出、群众评价高的干部在晋升评优时优先考虑 [3] -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干部撑腰,宽容其非原则性失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