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幸存感
icon
搜索文档
末日重生爽文,咋成了当代白领的安眠药?
虎嗅APP· 2025-09-19 19:10
文章核心观点 - 抖音平台上流行的《末日重生》文学是2025年反映时代精神的新兴流派,其核心情绪从过去的“逆转人生”和“解决烦恼”转变为当下的“幸存”,折射出年轻一代在全球危机加剧背景下对最低层次安全感的渴望 [6][31][34] 流行文学的时代映射 - 每个时代的流行文学都反映该时代的焦虑与渴望,如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寻根文学、1945年后日本的无赖派文学以及美国越战时期的反战文学 [5] - 流行文学的变化揭示社会环境对人们野心与欲望的影响,经济高歌猛进时期流行修仙与穿越文学,主题是向上突破和逆转人生;经济发展放缓时期流行兵王、赘婿、宫斗等,主题变为解决具体问题;而当前末日重生文学的核心是“幸存” [24][25][27][28][29][31] 抖音末日重生文学的特点 - 与传统末日题材强调主人公超强能力和人性复杂性不同,抖音末日重生文学不强调战力,而侧重运气、智力和异能,主角多为普通人重生后利用预知能力求生 [11][14] - 故事开局阶段常出现“撸口子”(骗网贷)行为,主角通过借贷囤积物资、改造避难所,将正常社会的失序行为合理化為实用主义求生技巧 [16] - 复仇情节简化且直接,摆脱人命只有一次的自然设定,复仇理由紧密关联现实中的性别议题、社会议题和亲密关系,成为流量抓手并映射观众心理愿景 [20] 幸存感的社会心理基础 - 幸存感是指人在危机和不确定性中侥幸活下来的心理,是一种最低层次的安全感想象 [33] - 全球调查显示,75%的16-25岁受访者认为未来令人恐惧,56%认为世界末日必将来临;中国年轻一代常用“最惨一代”形容自己,将人生主线任务定义为“活下去” [36] - 现代末日情绪不同于古代宗教恐慌,而是一种“自恋”的文化现象,技术发展使信息更直观、迅捷地触及个体,加剧了“镀金恐惧”和“崩溃文化” [40] 中国末日想象的独特性 - 中国末日观念并非绝对毁灭,而是旧秩序崩塌后通向新生活的系统更新,如末劫、末法时代等概念 [42] - 抖音末日重生题材放大这种想象,故事中缺乏复杂人性博弈,主角凭借重生“天眼”丝滑闯关,折射出现实中人们对复杂性的疲惫及对单纯、具共识世界的渴望 [42]
末日重生爽文,咋成了当代白领的安眠药?
虎嗅· 2025-09-19 10:14
文章核心观点 - 抖音平台流行的“末日重生”题材文学是2025年反映时代精神的流行文学流派,其核心情绪是“幸存感”,即在巨大危机和不确定性中侥幸活下去的心理[1][20][22] - 该题材的流行折射出当前时代背景下,人们对气候危机、局部冲突、经济状况等现实复杂性的疲惫与焦虑,以及对单纯、具共识世界的渴望[24][25][32] 文学流派演变与时代背景 - 20世纪80年代中国在改革开放和外来文化冲击下催生寻根文学,1945年战败后的日本出现无赖派和败战文学,越战时期的美国流行反战文学,每一代流行文学都折射时代的焦虑与渴望[1] - 经济高歌猛进年代,男频流行修仙(阶层跃升),女频流行穿越(命运重启),共同点是对向上突破、逆转人生的想象[17] - 经济发展放缓时,男频流行兵王、赘婿,女频流行宫斗、女尊与甜宠,故事背景收缩至都市生活,目标削减为解决具体问题以获得更好生活[18] - 2025年流行的末日重生流派,核心关键词从早期的“逆转”到后来的“解烦”转变为“幸存”[20] “末日重生”题材特点 - 不强调主人公的超强战力,而强调运气、智力和异能,设定多为普通人重生在末日前夕,通过神秘人短信或上辈子记忆预知未来(气候危机和丧尸入侵为主)[9] - 开启求生的第一步是“撸口子”(骗网贷),在末日前夕筹集资金囤积物资、改造避难所,这种正常社会中的失序行为在叙事中成为实用主义求生技巧[10][12] - 复仇路径因摆脱人命只有一次的设定而简化(一路杀到底),复仇缘由与性别议题、社会议题、亲密关系等现实无解问题紧密相关,既是流量抓手也映射观众心理愿景[15] 社会心理与流行文化洞察 - 2021年全球调查(英国巴斯大学牵头,1万名16-25岁受访者)显示,75%受访者认为未来令人恐惧,56%认为世界末日必将来临[24] - 中国年轻一代流行用“最惨一代”形容自己,将人生主线任务定义为“活下去”[25] - 现代末日情绪更像一种自恋文化现象,技术发展使信息更直观迅捷地触及个体,几乎每一代人类都追逐一种历史特殊感以获得“特殊见证者”快感[28][32] - 中国“末世”观念不同于西方线性终结,更像系统更新(旧秩序崩塌后通向新生活),抖音末日重生题材放大了这种想象,主角凭借重生“天眼”在世界崩坏前丝滑闯关[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