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广告人PTSD
icon
搜索文档
广告人的PTSD有多严重?
虎嗅· 2025-08-21 19:25
广告行业职业压力与行为影响 - 长期服务高要求客户导致心理创伤 从业者出现品牌回避行为 覆盖快消、汽车、美妆等多个行业领域[5] - 微信提示音引发应激反应 包括幻听和秒回习惯 群消息通知导致持续焦虑状态[6] - 对甲方"在吗"信息产生条件反射 立即进入方案全流程脑部状态[7] 职业习惯对个人生活的渗透 - 沟通风格被职业同化 男性从业者使用女性化语气词 句尾添加"呢""呀""嘞"等修饰词[8] - 内容消费习惯改变 观影采用1.5倍速加速 但会对广告内容进行逐帧分析[8] - 普遍出现健康问题 包括湿疹、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和胃病等职业疾病[9] 广告内容认知与消费行为变化 - 看到广告自动脑补全流程 包括提案PPT、执行Excel和渠道发布方案 导致消费兴趣丧失[9] - 对"热点"词汇产生生理反应 喉头绷紧和面部肌肉扭曲 结合品牌产品的要求引发内心抵触[9] - 节日与加班形成强关联 包括清明节在内的所有节日都可能成为加班时点[9] 项目执行与预算管理困境 - 预算与实际执行严重脱节 2000万预算方案最终仅执行20万 疫情后成为普遍现象[11] - 预算栏位认知失调 无法确定方案预算规模 因brief预算数据可靠性存疑[11] - 对行业流行术语产生厌恶 如"Z世代"等过度使用的营销词汇[12] 职业特性对审美与行为的影响 - 长期接触同质化VI导致审美疲劳 快消行业从业者回避同色系服装和同类产品[14] - 普遍使用"老师"作为称呼 延伸至快递、外卖等非工作场景 造成社交尴尬[15] - 对视觉元素高度敏感 包括字体排版、图片比例等 餐厅菜单会成为专业点评对象[16] 工作模式对社交活动的影响 - 社交活动采用甲方服务模式 提供多选项餐厅链接 提前规划取号排队和时间地点[17] - 户外广告自动校稿 发现错别字产生愉悦感 对大品牌文案错误产生强烈代入感[18] - 案例网站引发恐惧反应 营销案例库关联职场创伤记忆[18] 沟通习惯与工作保障机制 - 波浪线使用伴随卑微感 客策一体角色要求句尾添加波浪线表达态度[19] - 文字检查形成强制习惯 错别字扣款制度导致长期恐惧 维持三审三校流程[19] - 电脑携带成为安全依赖 脱离加班状态仍需要随身携带电脑获得安全感[19] 工作等待与专业条件反射 - 等待状态产生焦虑 需要持续stand by导致时间利用效率降低[20] - 日常对话触发专业反应 朋友对奶茶珍珠的评论立即引发用户调研流程启动[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