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预算

搜索文档
从历史到现实:日本财政困局的延续与启示 —— 读《日本的财政危机:摆脱危机的体制机制变革努力(1975-2000)》
上海证券报· 2025-06-25 02:12
日本国债市场动荡 - 2025年5月日本40年期超长期国债拍卖投标倍数降至2.21创11个月新低 [4] - 10年期和20年期国债收益率触及2000年以来最高水平30年期收益率突破3% [4] - 日本央行持有国债占比高达52%通过非市场化手段维持债务循环 [6] 财政体系结构性缺陷 - 日本央行量化宽松政策源自20世纪70年代大藏省财政投资贷款计划(FILP)构建的"影子预算"体系 [5] - FILP在21世纪初规模缩减转向市场化融资同时央行引入量化宽松对抗通缩 [5] - 2024年日本央行缩减购债规模后引发连锁反应寿险公司抛售国债海外投资者撤离 [6] 支出结构转型 - 1993年日本公共工程支出达13.7万亿日元峰值2001年后终止集中建设模式 [7] - 2023年日本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预算35%形成新的刚性支出陷阱 [7] - 从"基建依赖"转向"社保依赖"体现利益集团与官僚体系共生关系延续 [7] 债务累积机制 - 日本政府债务利息支出占年度预算25%利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需多支付10万亿日元利息 [10] - "利率上升-债务恶化"恶性循环反映预算约束机制缺失问题 [10] - 债务占GDP比重飙升至不可持续水平多次财政重建尝试均告失败 [9] 政策僵化与改革阻力 - 日本央行长期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本质是为财政赤字融资 [12] - 结构性改革如提高消费税削减社保支出面临巨大政治阻力 [12] - 官僚体系政党和利益集团博弈使触及既得利益的改革寸步难行 [11] 国际比较与启示 - 日本财政危机独特性在于"政策僵化"和"利益固化"体制特征 [12] - 财政扩张需与结构性改革结合避免陷入"刺激依赖" [12] - 货币政策应保持独立性避免成为财政赤字融资工具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