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征信记录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警惕“征信修复”骗局
新华网· 2025-08-12 14:30
征信修复骗局本质 - 中介机构宣称提供征信修复、洗白、铲单、异议投诉咨询及代理投诉等服务[1] - 主要手段包括教唆消费者捏造事实、代替投诉、缠诉闹访以施压金融机构[1] - 实际目的是协助逃废个人债务或减免息费等无理诉求[1] 征信修复合法性 - 征信领域不存在"征信修复"的官方概念[1] - 所有商业收费模式的征信修复均被定性为骗局[1] - 法院已对信用卡征信修复伪造文书案作出判决 违法人员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 征信体系管理规范 - 个人不良信用记录保存期限为5年 自不良行为终止日起计算[1] - 超过5年的不良记录应当被删除[1] - 非个人原因造成的不良记录(如信用卡盗刷)可通过银行提供证明后向人民银行申请删除[2] 风险与治理 - 接触黑灰中介可能导致钱财损失及个人信息泄露[2] - 泄露信息可能被用于电信诈骗、洗钱、冒名网贷等违法行为[2] - 需加强网络虚假广告管控 加大打击力度并强化征信记录管理流程[2] 消费者教育 - 需普及征信法律法规 明确征信收集、管理、使用途径及不良记录产生与消除机制[2] - 应树立对征信记录的正确认知 避免轻信短期修复承诺[1][2] - 个人需按时归还贷款以维护良好征信记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