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式改造更新模式

搜索文档
桥下空间也是“金角银边”
经济日报· 2025-07-21 08:07
桥下空间微改造背景 - 北京市南二环立交桥下新增近百个停车位并设置智能停车系统,改造前该区域为护栏围绕、杂物堆积的环卫车辆停靠点[1] - 2024年北京市启动桥下空间整治提升3年行动,已完成234座桥系环境整治,14座重点桥系完成提升(如榴乡桥、通惠河匝道桥)[1] - 城市快速发展导致高架桥、快速路增多,桥下空间除部分用于公交场站和环卫保障外,多数存在私搭乱建、违规停车等问题[1] 改造模式与政策导向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城市发展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阶段,桥下改造符合"精细化治理"要求[2] - "微创式"改造具有切口小、投入少、见效快优势,北京实践体现从大拆大建到"花小钱办大事"的转变[2] - 改造需因地制宜,用途选择(如停车场、充电站、休闲广场)需结合市民意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2][3] 实施策略与挑战 - 改造需坚持"一桥一策",基于科学诊断和精准施治,方案需考虑区位特点、周边需求及环境条件[3] - 规划阶段需通过问卷调查、社区调研等渠道引入公众参与,以使用者需求为决策核心[3] - 不同桥下空间因结构布局差异导致改造条件和难度不一,需定制化解决[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