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

搜索文档
看完徽州的粉墙黛瓦,别忘了到这个博物馆看一看|博物馆巡游
经济观察报· 2025-06-28 08:10
徽州历史博物馆概况 - 博物馆位于新安江畔徽州古城内,建筑风格古朴低调,与古城建筑融为一体[3] - 参观者可结合博物馆文物与古城实地建筑,形成沉浸式文化体验[3] - 徽州历史可追溯至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正式定名,历宋元明清四代[3] 科举文化展品 - 元代"初登第""得意回"浮雕石刻生动展现科举场景,包含杜牧诗及"酒魁"旗等细节[2] - 石刻采用写实风格,反映墓主人对家族科举入仕的期望[2] - 徽州历史上共产生约2000名进士,涌现朱熹、程大位、戴震、胡适等文化名人[2] 重点文物分类 早期文物 - 西周公卣(复制品)、春秋青铜鼎与印纹硬陶甗[5] - 汉代陶投壶、六朝青瓷蛙形水盂、唐代十八足辟雍青瓷砚[5] 宋元时期 - 宋代抄手歙砚、三格多嘴褐釉瓷罐、影青釉刻划莲瓣纹瓷碗[5] - 元代卵白釉葫芦形执壶、蓝釉瓷爵杯、青龙/福禄封侯浮雕石刻[6] 明清时期 - 明代金凤钗、青玉描金凤纹组玉佩、矾红彩地砖[6] - 清代梧桐人物图砖雕(5件)、木雕群英会窗栏板、德化窑瓷观音像[6] - 清代掐丝珐琅缠枝花卉纹高足碗、孔雀蓝釉凤尾尊、青花竹叶纹茶叶罐[7] 文房用品 - 清代青花山水瓷笔筒、绿釉诗文笔筒、粉彩松鹿纹四方笔筒等11件文房器物[7]
文化中国行丨马头墙、天井、徽州三雕 岁月雕琢的建筑瑰宝
央视新闻· 2025-04-28 07:41
徽派传统民居的历史与地位 - 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 - 徽派建筑从两宋初步成型 元代发展 明清成熟定型 是北方建筑与南方实地结合的产物[1] - 安徽黄山黟县西递村保存大量完好的明清古民居 是徽派建筑典型代表[1] 徽派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 - 以木结构为主 主要采用穿斗式结构 宋代时穿斗式与抬梁式融合 技艺大幅提升[3] - 宽敞厅堂采用抬梁式 柱子搁置梁枋 梁上立短柱层层叠叠[5] - 小房间或山墙部分多用穿斗式 柱子间用穿枋连接 节省木材且整体性强[5] 徽派传统民居的外观特征 - 马头墙(封火墙)兼具装饰性与防火防风功能[7] - 天井是独有的平面布局方式 漏斗型井口承担通风排水核心功能[7] 徽派传统民居的装饰艺术 - "徽州三雕"(木雕/砖雕/石雕)是建筑装饰精华 展现工匠精湛技艺[9] 徽派传统民居的传承发展 - 近年传统文化受重视 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技艺传承[10] - 通过"名师带徒"模式培养传承人才 组建徽派古建产业学院优化培养体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