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总供给
icon
搜索文档
澳洲联储:委员会对经济前景仍持谨慎态度,特别是在总需求和总供给方面的不确定性加剧的情况下。
快讯· 2025-07-08 12:32
澳洲联储经济前景评估 - 委员会对经济前景持谨慎态度 [1] - 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确定性加剧 [1]
央行: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增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
快讯· 2025-06-27 18:25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5年第二季度例会要点 - 把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1] - 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 [1] - 增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 [1] - 用好用足存量政策 [1] - 加力实施增量政策 [1] - 充分释放政策效应 [1] - 扩大内需、稳定预期、激发活力 [1] -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1]
新视野丨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辩证关系 - 总供给与总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既对立又统一,相互依存互为条件 [1] - 供需失衡会导致资源浪费或短缺,引发经济波动,需通过供给侧改革与扩大内需协同破解结构性矛盾 [1]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供给与需求互为条件、相互转化,现代经济学体现为"双向适配"机制 [2] 供需动态平衡的特征 - 动态平衡性: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运动推动经济螺旋式上升,需供需两侧协同发力 [3] - 相互转化性:供给侧改革印证"供给创造需求"规律,如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新消费增长点 [3] - 制度依存性:需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政府作用,推动供给体系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3] 供需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 - 供给侧改革解决结构性问题提升供给质量,需求侧管理通过收入分配改革激发消费潜力 [4] - 需打破"供给决定论"或"需求决定论"单向思维,在动态平衡中释放增长潜能 [4] - 国际经验表明供需协同是宏观经济治理核心命题,中国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循环 [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 - 构建"创新引领、要素协同、制度完备"的高质量供给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6] -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等核心技术 [6] -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梯度,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6] 扩大内需战略实施 - 构建"消费牵引、投资优化、分配协调"的内需新格局,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 [7] - 培育首发经济、银发经济、低空经济等消费集群,推进5G基站、AI算力中心等新基建 [7] - 完善第三次分配制度体系,创新慈善信托等公益模式,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 [7] 数字技术赋能供需适配 -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数据驱动、智能匹配的数字化发展范式 [7] - 建设国家统一大市场数据中枢,归集13个重点领域数据,杭州"城市大脑"提升供需对接效率37% [7] - 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推动个性化定制模式,试点数据跨境流动"白名单"制度 [7] 政策协同与治理体系 - 完善跨周期调节的宏观经济治理框架,用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双调控"体系 [8] - 在长三角试点产业链供需平衡指数,建立跨省市产能调配补偿基金 [8] - 动态监测41个工业大类产能利用率,建立战略性资源"产供储销"全链条预警机制 [8]
习近平:经济工作必须统筹好几对重要关系 | 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2-28 18:40
经济工作统筹关系 -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的关键年,面对复杂严峻形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3] - 全年经济运行呈现前高、中低、后扬态势,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增量政策有效提振楼市股市和市场预期,经济明显回升 [4] - 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科技创新取得重要进展,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 [4] -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外贸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增大 [4] - 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正在缓解 [4] 经济形势与挑战 - 当前外部环境不利影响加深,经济运行面临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压力、风险隐患较多等挑战 [5] - 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5] - 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确保经济航船行稳致远 [5] 统筹重要关系 - 统筹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关系,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建设法治经济、信用经济,完善市场规则,尊重市场决定性作用 [6] - 统筹总供给和总需求关系,坚持供需两侧协同发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 [6] - 统筹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关系,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7] - 统筹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关系,加强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盘活存量资源,推动产业园区"腾笼换鸟" [8] - 统筹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关系,坚持以质取胜和发挥规模效应相统一,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和领先技术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