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化石研究
搜索文档
阿根廷新发现南美捕食性恐龙化石 属白垩纪晚期兽脚类大盗龙科
中国新闻网· 2025-09-24 15:05
新物种发现 - 研究人员在阿根廷新发现一个南美捕食性恐龙物种化石,命名为Joaquinraptor casali [1] - 这一新物种是兽脚类大盗龙科的成员,年代可追溯至约7000万至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 [3] 化石标本特征 - 新发现的化石是一个保存完好、部分交联的化石,包含大部分颅骨、前后肢、肋骨和椎骨 [5] - 根据骨骼微结构,该化石标本为成年个体,但可能没完全成熟,死亡时可能约19岁 [5] - 根据其他大盗龙残骸进行推断,估计大盗龙Joaquinraptor casali可能长约7米、重1000多公斤 [5] 古生态环境与行为 - 沉积物证据显示,Joaquinraptor casali曾生活在温暖潮湿的泛滥平原环境 [5] - 压着Joaquinraptor casali下颌的鳄鱼腿骨化石揭示了其摄食行为,提示它可能是该地区的顶级捕食者 [5] - Joaquinraptor casali和其他大盗龙曾是南美阿根廷地区的主要捕食者,直到白垩纪末期才与其他非鸟类恐龙一起灭绝 [6] 研究意义与展望 - 大盗龙科是在亚洲、澳大利亚、南美发现的食肉性兽脚类恐龙,但此前对该群体的理解受限于完整化石的缺失 [3] - 本次发现的化石标本是最近存活的大盗龙类型之一 [5] - 后续仍需开展更多研究,进一步理解大盗龙Joaquinraptor casali的行为和生态角色 [6]
重庆黔江被确认为白垩纪恐龙化石集群埋藏地
科技日报· 2025-07-04 10:29
重庆黔江白垩纪恐龙化石群发现 - 黔江成为我国西南地区唯一的白垩纪恐龙化石集群埋藏地,使重庆同时拥有侏罗纪和白垩纪恐龙化石群 [1] - 重庆古生物化石资源富集,全市共划定8个化石集中产地、覆盖1764平方公里,划分世界级化石产地3个、国家级化石产地10个、省级化石产地62个 [1] - 黔江白垩纪恐龙化石群距今8000万年左右,发现2个主要化石富集层位、400余个化石发现点和5个化石富集区,分布范围为5.7平方公里 [1] 化石资源特点与科研价值 - 化石资源呈现规模大、数量多等特点,发掘标本涵盖蜥脚类、鸟臀类、兽脚类化石,保存状态好、完整度较高、科研价值高 [1] - 黔江恐龙化石群填补了西南地区白垩纪恐龙发掘和学术研究的空白 [2] - 发现命名的"长生黔江龙"为西南地区首个鸭嘴龙类新属种,填补了东亚晚白垩世恐龙动物群研究的空白 [2] 文旅开发规划 - 黔江在城市开发区中划定了1200亩用地作为核心保护区,成立了重庆市白垩纪恐龙研究中心 [2] - 正全力建设恐龙遗址公园、恐龙文化创意产业园、恐龙博物馆、恐龙数智体验馆,打造恐龙科普、研学和旅游平台 [2] - 专家认定黔江恐龙化石时代极具代表性,化石资源丰富,类群全,研究价值重大,具有很高的科普和文化旅游价值 [2]
东西问丨代辉: 中国恐龙化石如何对话世界?
环球网资讯· 2025-05-22 19:17
世界地质公园与云阳申世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品牌创建于2015年,全球共有229处,中国以49处居世界首位 [3] - 云阳世界地质公园总面积1124 05平方公里,拥有全球意义的地质遗迹和自然文化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3] - 云阳中侏罗世恐龙化石群为世界级地质遗迹,其数量、种类、分布范围居世界前列,是申世主要支撑 [4][5] 云阳恐龙化石群的科研价值 - 发掘形成世界最大侏罗纪恐龙化石墙(长150米、高6米),表面出露约5000块化石 [7] - 化石分布范围长达18公里,涵盖中侏罗世早期至晚期多个层位,包含6个新恐龙属种及伴生生物 [7] - 填补全球恐龙演化关键空白期(早侏罗世晚期至中侏罗世早期),为研究恐龙巨型化提供实证 [8] 中国恐龙化石资源的国际对话 - 中国已发现300余种恐龙化石,研究成果常发表于《自然》《科学》等顶级期刊 [10] - 恐龙命名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如元始巴山龙),促进文化传播 [11] - 借鉴西方"恐龙经济"模式(影视、博物馆等),推动中国恐龙IP开发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