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恶意差评
icon
搜索文档
行使“差评权”也要规范
经济日报· 2025-10-19 08:38
消费者也要明白,行使"差评权"的底线是不越界。作为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消费者在网络社交平 台上发表评价时,应坚守如实描述的基本原则,杜绝添油加醋。即便商家存在过失,差评也不能作为维 权的"任性武器",甚至损害商家的合法权益,严防衍生出涉嫌侮辱、诽谤甚至勒索等违法行为。 规范行使"差评权"、维护消费市场良好环境秩序,市场监管部门应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普及消 费者权益保护法、名誉权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引导消费者通过合法途径理性维权。 总而言之,既要保护消费者的"差评权",也要防范抵制"恶意差评",从而促进消费者和商家之间形 成良性互动,共同呵护线上消费平台健康良性发展。(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彦臻) 近年来,消费者与商家之间因为"差评"产生纠纷的现象屡见不鲜。各地的典型案例中,既有消费者 得到法院支持赢得官司,也有消费者被认定为"恶意差评"而追究责任。 在线评价如今已深度融入大众日常生活,成为人们消费的重要参考。好评常能为消费者带来兑换券 等福利,实现用户与商家的双赢,而差评则会给商家造成负面影响。如何看待因为"差评"产生的纠纷? 商家应正视差评的存在。基于真实体验反馈产品或服务问题是消费者的合法权利 ...
被“职业碰瓷”盯上,有多少酒店有苦难咽
虎嗅· 2025-05-23 12:01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国内酒店业面临市场内卷和消费者期望变化的双重压力,经营困难[5] - 五一假期酒店市场短暂回暖,但加盟商反映"过度维权"事件显著增加[6] - 酒店需同时提升产品、服务、抗压和公关能力以应对复杂环境[7] - 职业碰瓷和恶意差评已成为困扰行业的顽疾,形成规模化黑产[13][15][17] 典型案例分析 - 贵州加盟商遭遇恶意投诉:客人利用装修期高价订单索赔数千元,实际未支付任何费用[10][11] - 天津加盟商被要求退费并抄写运营标准1万遍的荒诞投诉[12] - 00后团伙作案:30余名骨干带领400多名学徒跨12省碰瓷酒店[17] - 职业差评师半年勒索40余家商家,通过100余条虚构差评非法获利7000元[19][20] 行业影响机制 - 酒店评分每提高1分(5分制)可使房价提升11.2%[23] - 95%用户预订前查看点评,50%会主动看差评,30%用户因差评流失[24] - 差评导致OTA搜索排名暴跌,新开酒店可能损失90%潜在客户[28][34] - 60%携程用户重点关注差评内容,负面信息对信任度破坏显著[30] 商业模式异化 - 职业碰瓷形成"刷评-威胁-牟利"产业链,利用平台机制漏洞[21] - 头部酒店品牌更易成为目标,因舆论放大效应带来更高收益[43] - 消费者"遇事找镜头"的巨婴心态加剧,500字无理订单要求频现[26][46][48] - 244元房价客户提出房型升级、场景布置等超额需求[48] 行业应对与反思 - 一线员工被迫成为"首席道歉官",AI致歉话术工具应运而生[36][37] - 中消协提出"共筑满意消费"主题,强调真实反馈与体验优化[55][56] - 行业呼吁建立双向尊重的服务边界,防止"消费霸权"扭曲商业逻辑[54][60] - 需平衡消费者权益保护与商家经营安全,避免服务品质被迫下降[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