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维权

搜索文档
 上海和睦家“医患事件”进展:不构成医疗事故,院方称将积极推动协商处理
 新浪科技· 2025-06-26 18:44
 医疗纠纷事件概述   - 上海和睦家医院与患者潘某因手术效果产生医疗纠纷,患者通过豪车围堵医院、网络发声等方式维权 [1]   - 上海市长宁区医学会鉴定报告显示医院诊疗不构成医疗事故 [1][3][5]   - 患者拒绝接受鉴定结果并表示将继续维权 [6]     患者主张与院方回应   - 患者潘某称在和睦家医院接受9次手术,前八次顺利但第九次手术切口达22厘米导致肛门功能障碍 [2]   - 院方表示患者转院时处于危重状态,前八次手术恢复良好,第九次手术为修复疤痕且符合规范 [2][5]   - 院方指出患者拒绝早期建议的必要手术,术后功能障碍系车祸损伤所致 [2][5]     事件发展细节   - 患者潘某在医疗鉴定前通过抖音发布44条视频、30场直播,粉丝增长超1万,并质疑医院使用国产钢板 [9]   - 患者驾驶奔驰房车、保时捷等豪车围堵医院,悬挂标语冲击医疗秩序 [4][7]   - 院方表示患者行为影响其他患者就医,呼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 [1][4]     行业与法律视角   - 律师指出医疗维权应合法合规,避免冲击医疗秩序或散布不实信息 [11][12]   - 医疗从业者认为过度维权会破坏医患互信,属于"医疗事故之外的二次事故" [12]   - 院方强调医学专业性,呼吁通过专业机构在法律框架内协商解决争议 [12]
 被“职业碰瓷”盯上,有多少酒店有苦难咽
 虎嗅· 2025-05-23 12:01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国内酒店业面临市场内卷和消费者期望变化的双重压力,经营困难[5]   - 五一假期酒店市场短暂回暖,但加盟商反映"过度维权"事件显著增加[6]   - 酒店需同时提升产品、服务、抗压和公关能力以应对复杂环境[7]   - 职业碰瓷和恶意差评已成为困扰行业的顽疾,形成规模化黑产[13][15][17]     典型案例分析   - 贵州加盟商遭遇恶意投诉:客人利用装修期高价订单索赔数千元,实际未支付任何费用[10][11]   - 天津加盟商被要求退费并抄写运营标准1万遍的荒诞投诉[12]   - 00后团伙作案:30余名骨干带领400多名学徒跨12省碰瓷酒店[17]   - 职业差评师半年勒索40余家商家,通过100余条虚构差评非法获利7000元[19][20]     行业影响机制   - 酒店评分每提高1分(5分制)可使房价提升11.2%[23]   - 95%用户预订前查看点评,50%会主动看差评,30%用户因差评流失[24]   - 差评导致OTA搜索排名暴跌,新开酒店可能损失90%潜在客户[28][34]   - 60%携程用户重点关注差评内容,负面信息对信任度破坏显著[30]     商业模式异化   - 职业碰瓷形成"刷评-威胁-牟利"产业链,利用平台机制漏洞[21]   - 头部酒店品牌更易成为目标,因舆论放大效应带来更高收益[43]   - 消费者"遇事找镜头"的巨婴心态加剧,500字无理订单要求频现[26][46][48]   - 244元房价客户提出房型升级、场景布置等超额需求[48]     行业应对与反思   - 一线员工被迫成为"首席道歉官",AI致歉话术工具应运而生[36][37]   - 中消协提出"共筑满意消费"主题,强调真实反馈与体验优化[55][56]   - 行业呼吁建立双向尊重的服务边界,防止"消费霸权"扭曲商业逻辑[54][60]   - 需平衡消费者权益保护与商家经营安全,避免服务品质被迫下降[50][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