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文化传承

搜索文档
文化中国行 | 湖湘文化的DNA就印在这样的地方小戏里
央视网· 2025-05-14 12:11
湖南花鼓戏的历史与传承 - 湖南花鼓戏源于田间地头的歌舞,早期以"一旦一丑"的地花鼓形式流传,历经200余年传承创新 [1] - 2008年湖南花鼓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湖湘文化的重要符号 [5] - 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杜美霜13岁开始接触花鼓戏,现年过花甲仍每年参加"送戏下乡"演出超百场 [3] 艺术特色与表现形式 - 音乐曲调以曲牌联缀体为主,辅以板式变化,表演手段丰富多样且具有鲜明地方特色 [5] - 传统剧目主要反映生产劳动、男女爱情、家庭矛盾等民间生活内容 [5] - 表演善于突出人物内心矛盾与无奈,如杜美霜的演出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3] 现代传播与创新 - 通过"戏曲+旅游"文旅融合模式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9] - 保护中心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覆盖中小学至大学阶段 [7] - 在直播平台吸引来自8-9个国家的海外粉丝,部分外国爱好者表示希望来华学习戏曲化妆 [7] 创新发展路径 - 在守正基础上进行创新,融入地方小调等多元元素以扩大受众面 [9] - 从乡间小戏发展为能演绎生活百态与经典故事的成熟剧种,并成功走向国际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