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美学化用

搜索文档
探索中华美学的化用之妙(新语)
人民日报· 2025-08-07 07:03
核心观点 - 传统戏曲艺术的创造性转化正推动当代艺术发展 拓展民族表演体系新境界 [1][2] 戏曲美学转化方式 - 把握"程式思维"塑造人物 通过生旦净丑行当构建人物类型语言体系 为演员提供角色捕捉抓手 [1] - 化用需超越形似追求神韵 将浑圆曲弧 动静相衬构图法则融入表演节奏与造型意识 [2] - 借鉴以简驭繁 虚实相生的空间营造智慧 通过演员表演创造时空而非依赖舞台技术 [2] 成功实践案例 - 梅兰芳为《霸王别姬》编创虞姬剑舞 融合雉尾生英武与老生刚劲 [1] - 吴兴国在《等待果陀》中以丑角程式为基础 借鉴《清风亭》老生老旦表现 [1] - 话剧《伏生》《青蛇》无戏曲符号但深得东方美学精髓 实现写意旨趣与空间流转 [2] - 话剧《中国梦》竹排场景通过身体律动模拟江流起伏 展现戏曲神韵与东方诗意 [2] 行业影响 - 越剧《我的大观园》火爆出圈带动文旅消费热潮 [1] - 戏曲智慧与美学正运用于话剧 影视等当代艺术创作 [1] - 化用戏曲美学是以当代之思叩问传统 使中华审美基因在时代舞台焕发新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