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越剧《我的大观园》
icon
搜索文档
探索中华美学的化用之妙(新语)
人民日报· 2025-08-07 07:03
核心观点 - 传统戏曲艺术的创造性转化正推动当代艺术发展 拓展民族表演体系新境界 [1][2] 戏曲美学转化方式 - 把握"程式思维"塑造人物 通过生旦净丑行当构建人物类型语言体系 为演员提供角色捕捉抓手 [1] - 化用需超越形似追求神韵 将浑圆曲弧 动静相衬构图法则融入表演节奏与造型意识 [2] - 借鉴以简驭繁 虚实相生的空间营造智慧 通过演员表演创造时空而非依赖舞台技术 [2] 成功实践案例 - 梅兰芳为《霸王别姬》编创虞姬剑舞 融合雉尾生英武与老生刚劲 [1] - 吴兴国在《等待果陀》中以丑角程式为基础 借鉴《清风亭》老生老旦表现 [1] - 话剧《伏生》《青蛇》无戏曲符号但深得东方美学精髓 实现写意旨趣与空间流转 [2] - 话剧《中国梦》竹排场景通过身体律动模拟江流起伏 展现戏曲神韵与东方诗意 [2] 行业影响 - 越剧《我的大观园》火爆出圈带动文旅消费热潮 [1] - 戏曲智慧与美学正运用于话剧 影视等当代艺术创作 [1] - 化用戏曲美学是以当代之思叩问传统 使中华审美基因在时代舞台焕发新生 [2]
浙江省戏剧大赛将启幕 越剧《我的大观园》为开幕大戏
中国新闻网· 2025-07-30 09:30
行业活动概况 - 第十六届浙江省戏剧大赛将于8月16日至9月26日在宁波举办 包含25台大戏和7台小戏的竞演[1] - 越剧《我的大观园》被选定为开幕大戏 该剧目以"青春戏曲"为特色引发新热潮[2] 行业历史与规模 - 浙江省戏剧大赛是省内舞台艺术最高水准专业赛事 自1983年起每三年一届 本届为第16届[3] - 浙江作为南戏发源地 拥有越剧/昆剧/京剧/婺剧等传统剧种 以及松阳高腔/江南丝竹/青瓷瓯乐等地方艺术门类[3] 赛事创新举措 - 本届大赛将参评剧目时间周期从三年扩展至十年 邀请全省戏剧院团十年内新创剧目参评[3] - 首次设立小戏竞赛单元 通过"小而活"形式推动艺术下沉 目标触达年轻群体并扩大戏剧消费基础[3] 参演剧目构成 - 入围剧目包含传统戏曲与现代戏剧两大类别 传统类包括越剧《陌上花开》/昆剧《壮哉少年》/绍剧《破阵》等 现代类包括话剧《钱塘浩歌》/音乐剧《南孔》/舞剧《东方大港》[3] 文化惠民政策 - 大赛推行惠民票价体系 全场票价50元起 最高票价不超过380元 平均票价维持在100元左右[4]
得失尽在“我”(新作速评)
人民日报· 2025-06-03 06:02
越剧《我的大观园》的创作特点 - 该剧以老年贾宝玉的视角重新诠释《红楼梦》,通过"我"的主观视角和开放身份重构经典叙事,形成独特的戏剧关系[1] - 创作构思大胆奇峭,将戏剧核心转移到老年宝玉与少年宝玉的关系上,引入重新选择的命题,打破传统线性叙事框架[2] - 剧中采用意识流手法和消解功能,在情感维度上凸显哲理性,为舞台呈现提供更自由空间[2] 艺术表现与叙事结构 - 以元妃省亲开场再现荣华场景,同时穿插宝钗扑蝶、黛玉葬花等经典画面,但全知视角与"我"的主观视角存在逻辑冲突[3] - 老年宝玉缺乏新动机和情感注入,导致过去与现在两条时间线的联结薄弱,戏剧张力不足[3] - 舞台设计采用深旷纵向空间和长台阶,但被批评影响表演效率[4] 创新尝试与现存问题 - 作为强实验性作品,在经典叙事与越剧生旦表演本体要求之间寻求平衡,但部分妥协导致观众预期落空[2] - 关键人物贾母缺席,主要角色如林黛玉、薛宝钗等形象塑造平铺缺乏个性[4] - 部分情节如宝黛共读西厢的对白唱词被指浅白缺乏韵味[4] 行业意义与发展前景 - 在戏曲传承发展挑战下,该剧的自觉创新具有行业探索价值[5] - 通过观演互动持续改进,舞台艺术有望在反复打磨中实现艺术成熟[5] - 作品争议反映创作艰辛,各类评价将成为改进提升的重要养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