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技术产品化(TPF)
icon
搜索文档
深度|关于Manus我们所知道的一切,一个和DeepSeek截然相反的产品故事
Z Finance· 2025-03-06 18:13
文章核心观点 - Manus是全球首款通用AI Agent产品,爆火后网络评价两极分化,它虽不错但不算技术突破,在产品本质、定位、竞争等方面存在问题,也有成本优化机会;其创始人肖弘有丰富创业经验,采用“套壳”思路做AI应用产品,与业内对AI应用层和基础层优先级看法有分歧,中国AI存在技术理想主义和极度现实主义两条进化路径 [4][26] Manus产品情况 产品特点 - Manus是全球首款通用AI Agent,能独立思考、规划并执行复杂任务,交付完整成果,名称源于拉丁语,在GAIA基准测试中性能超越OpenAI同层次大模型 [2] - 可操作电脑完成报告撰写、表格制作等任务,拥有超强学习和适应能力的“数字大脑”,能理解复杂指令、自主学习、跨领域协同 [3] 市场反应 - Manus发布后引发科技圈关注,AI爱好者疯抢邀请码,二手交易平台上邀请码价格999元到5万元不等 [1] 评价分歧 - 业内人士和科技爱好者期待,认为是人工智能重大突破;也有人指责其过度营销 [4] 技术分析 - Manus不算技术突破,依赖预设流程执行任务,限制系统上限性能,运行环境受限,只能在特定软件工具范围工作 [4] 产品综合评论 - 产品本质是对现有Cursor类产品再封装,降低使用门槛,思路并非完全独特,是对现有思路的产品化和优化 [7] - 产品定位是通用智能Agent,但存在矛盾,MCP聚合模式可能是更长远竞争优势路径 [8][9] - 所处Agent领域竞争激烈,产品思路趋同,未来大模型可能内化Agent能力,其生存空间值得深思 [10] - 市场定位可能成为新型通用AI模式,但无爆款应用场景增长可能受限在小众圈层 [11] - 若能优化操作路径和等待时长,降低token消耗,让部分任务由30B级小模型处理,或找到低成本AI路径 [12] - 打造“一体化”Agent体系是否可行存疑,做成通用AI Agent需整合能力和资源,工作量大;普通用户上手存疑,在自媒体和极客圈较火 [13][14] 创始人创业历程 夜莺科技 - 2015年肖弘创立夜莺科技,专注企业微信SaaS工具,推出“微伴助手”“壹伴助手”,获数亿元投资,服务超200万B端用户,触达数亿C端用户,后产品出售给明略科技 [17] Monica - 2022年肖弘成立“蝴蝶效应”公司,推出AI浏览器插件Monica,主攻海外市场;它是All - in - One的AI助手,集成多个主流大模型,是进化中的个性化AI助手 [18] - 商业模式借鉴苹果,通过整合API +极致体验实现差异化;2023年收购“ChatGPT for Google”扩展用户规模,构建AI工具矩阵,目前累计用户突破700万,居AI Chrome插件第一梯队 [18] Manus AI - 2024年7月肖弘携张涛、季逸超创立Manus AI,继续探索AI未来 [19] 产品思路与理念 “套壳”思路 - Monica和Manus采用“套壳到极致”思路,肖弘认为“套壳”是对资源优化整合,通过多模型动态调用提升AI综合能力,Manus或结合多个基础模型匹配任务需求 [21] 商业逻辑 - 大模型公司类似芯片公司,应用公司类似消费电子公司,应用公司核心是让AI落地用户日常场景,“套壳”是封装技术为用户提供体验 [22] 业内分歧 - MiniMax副总裁刘华认为AI应用层应注重提升大模型本身能力;肖弘认为衡量标准是解决用户问题,Manus提出“less structure, more intelligence”设计理念 [24] 设计理念影响 - 该理念让AI成为“潜伏在后台的智能体”,支持实时任务监控,未来AI产品演进方向是更少干预、更直觉体验,“套壳”可成核心竞争力 [24][25] 中国AI进化路径对比 - 梁文锋代表中国AI技术理想主义,冲击大模型世界之巅;肖弘走极度现实主义道路,在现有技术框架内打造AI产品,Manus能否成现象级产品尚不确定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