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票房

搜索文档
上映三个月,《哪吒2》怎么还能单日大盘第一?
36氪· 2025-05-09 10:32
票房异常现象分析 - 《哪吒2》在公映三个月后连续11天登顶单日票房冠军 主要因部分影院对1-2月偷票房行为进行"补票房" 技术问题导致补票操作延迟至4月 使4月大盘票房维持在10亿以上[1] - 本次补票房涉及影院违规收取"影厅服务费" 通过大数据稽查发现后被迫退回 总补票金额超2亿 创历史最高记录之一[3][5] 影厅服务费机制解析 - 影厅服务费指4D厅 VIP厅等特殊影厅经合同协商后可收取的费用 不计入综合票房和分账票房 初衷为补偿影院高端设备运营成本[4] - 2020年规定明确VIP厅设立标准(5厅以下禁设 6-9厅限1个 10厅以上限2个)及服务费上限(不超过票价10% 含线上服务费)[5] - 2024年政策收紧后 仍有影院在春节档违规设立VIP厅并收取超30%服务费 最终被稽查[5] 票房违规行为演变 - 偷票房指影院通过手写票 双系统等手段瞒报票房 2003年院线制改革初期因拷贝数量管控较严 行为未大规模曝光[6] - 2010年《阿凡达》实际票房被低估20% 约16-18亿(官方报13 4亿) 影院截留票房年利润 引发首次舆论关注[8] - 挪票房指将A片票房计入B片票根 早期因国产片排片奖励(专项资金返还)及分账比例让利(如《小时代》排片返点)诱发[9][10] 监管体系完善进程 - 2015年《电影票务营销销售规范》明确服务费规则 2016年建立全国监督平台及分账比例锁定机制后 挪票房现象基本绝迹[11] - 2011年《大武生》粉丝监票运动推动全民反偷票房 社交媒体举证倒逼行业规范[12][14] - 2019年大数据比对发现10%影院(1000家)存在异常 补票5亿占全年票房1% 当前估算行业偷票房比例降至4%[15] 行业技术升级趋势 - 监管部门持续运用AI 大数据等新技术打击违规 第三方售票平台数据与专资办系统交叉验证提升稽查效率[15][16] - 美国电影协会2016年调查显示好莱坞影片在华9%票房被偷 普华永道抽样125家影院确认该比例[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