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放射性配体疗法(RLT)
icon
搜索文档
管线覆盖ADC和RLT,这家创新药企总融资近6亿美元
36氪· 2025-06-22 09:59
公司融资与临床进展 - 2025年1月完成1.5亿美元融资,累计融资达5.989亿美元,经历21轮融资[1][22] - 2025年3月靶向ROR1的ADC药物IM-1021完成I期临床试验首例患者给药[1] - 核心产品Varegacestat(AL102)Ⅲ期RINGSIDE试验已完成入组,预计2025年下半年公布顶线数据[1] 核心技术平台 - MemoryB细胞技术平台通过患者体内提取记忆B细胞,筛选高效抗肿瘤抗体,抗体筛选周期仅为传统方法的1/3[4][5][21] - Targeted Effector平台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精准递送,辐射剂量较传统放疗提升5倍,且减少健康组织损伤[6][7] - 平台具有强大可拓展性,单个靶点验证后可快速切换至类似靶点,ADC+RLT双路径并行降低研发风险[7] 核心产品管线 - Varegacestat(AL102)针对罕见肉瘤,Ⅱ期试验显示1.2mg剂量组客观缓解率达64%,显著优于化疗[9] - IM-1021(ROR1 ADC)采用DAR8设计,载药量是传统ADC的2倍,临床前数据显示在TNBC和NSCLC模型中可实现完全缓解[11] - IM-3050(RLT)靶向FAP蛋白,临床前研究显示单剂量治疗可使胶质瘤模型肿瘤消退,计划2025年下半年启动I期试验[17][18][20] 临床前产品管线 - IM-1617针对"冷肿瘤"设计,通过TLR7/8激动剂载荷激活免疫应答,将"冷肿瘤"转化为"热肿瘤"[13] - IM-1335靶向DLL3,穿透血脑屏障能力提升5倍,在循环肿瘤细胞模型中单次给药可清除99%的DLL3阳性肿瘤干细胞[14] - IM-1340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耐药问题,通过三重机制突破传统ADC局限,在耐药突变模型中实现肿瘤消退且6个月内无复发[15] 行业背景与挑战 - 开发一款新药平均耗时10年、耗资26亿美元,90%以上候选药物因脱靶或毒性问题失败[2] - 传统化疗与放疗对人体健康组织损伤率高达60%,胰腺癌患者容易出现消化道溃疡等严重并发症[1] - 实体瘤治疗中,传统药物响应率常低于20%,抗体药物因分子量过大难以穿透基质层[16] 团队与战略 - 新任CEO Clay Siegall博士曾主导多款ADC药物商业化,计划2026年前推动至少两款管线进入Ⅱ期临床[21] - 首席科学官Jack Higgins博士将抗体筛选周期压缩至传统方法的1/3,加速管线迭代[21] - 首席技术官Phil Tsai推动Targeted Effector平台商业落地,具有Moderna技术运营背景[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