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机制

搜索文档
调查:香港供货商冒用乐百氏品牌给港府供桶装水,记者探访内地实际供水厂家,知情人士称“涉事水厂水质合格,未有串通行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2 10:14
事件概述 - 香港特区政府瓶装水供应商鑫鼎鑫商贸有限公司在招标过程中冒用乐百氏品牌 实际供应东莞市观音山饮用水有限公司产品 合约金额5294万港元已被终止 [1] - 涉事企业鑫鼎鑫唯一董事吕子聪因涉嫌欺诈被香港警方逮捕 内地一名男子正被通缉 [1] 涉事企业调查 - 鑫鼎鑫成立于2007年 是香港私人股份有限公司 在招标中资质造假并以欺瞒方式投标 [1][3] - 实际供水方东莞市观音山饮用水有限公司生产条件和水质合格 抽检无问题 年生产规模5万吨 暂未发现与鑫鼎鑫串通投标行为 [1][3] - 乐百氏(广东)饮用水有限公司已发布紧急声明否认与鑫鼎鑫存在合作 [1][5] 政府应对措施 - 香港财库局采取三项行动:邀请审计署审查 加紧善后 成立采购机制专责小组全面检视 [6] - 物流署已终止与鑫鼎鑫的瓶装水合约及三份关联化学品合约 另终止两份关关联合约 [6] - 专责小组已召开首次会议 将从中期重点事项提出改进建议 包括尽职调查 招标准则 合约管理和质量保证等方面 [7][8] 机制优化进展 - 物流署公开致歉 承认现行机制难以完全堵塞存心诈骗行为 将全面配合审计署及专责小组检讨 [9] - 已紧急委托上一期合约供应商临时供水 并将尽快重新招标 [9] - 招标程序新增规定:投标者36个月内发生重大违约事件将被取消资格 要求供应商提交应变计划及每两个月水质测试报告 [9] - 政府将从鑫鼎鑫已缴纳的100万港元保证金中扣除损失 保留追究进一步财政损失的权利 [10]
调查 | 香港特区政府办公场所“冒牌水”事件:香港供货商冒用乐百氏品牌 暂未发现内地供水方有串通行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1 23:23
事件概述 - 香港特区政府瓶装水供应商鑫鼎鑫商贸有限公司在招标过程中冒用乐百氏品牌 实际供应东莞市观音山饮用水有限公司生产的饮用水[1] - 涉事企业于2023年6月中标金额5294万港元政府合约 8月初被品牌方揭露造假后所有关联合约已被终止[1] - 公司唯一董事吕子聪因涉嫌欺诈被香港警方逮捕[1] 涉事企业资质 - 鑫鼎鑫成立于2007年 系香港私人股份有限公司 招标过程中存在资质造假行为[1][2] - 实际供水方东莞市观音山饮用水有限公司生产条件和水质合格 抽检无问题[3] - 东莞水厂年生产规模5万吨 矿区面积0.1584平方公里 采矿许可证有效至2026年2月23日[3][5] - 暂未发现内地供水方与鑫鼎鑫存在串通行为[3] 政府应对措施 - 香港财库局采取三项行动:邀请审计署审查 加紧善后 成立专责小组全面检视采购机制[6] - 物流署已终止与鑫鼎鑫的瓶装水合约及另外五份关联合约[6][9] - 专责小组将从中期重点事项提出改进方案 包括尽职调查 招标准则 合约管理和质量保证[7] - 政府将直接从涉事企业100万港元保证金中扣除损失 保留进一步追究权利[10] 机制优化 - 物流署优化招标程序 规定36个月内发生重大违约的投标者将取消资格[9] - 要求供应商提交应变计划 并每两个月提交独立实验室水质测试报告[9] - 紧急委托上一期合约供应商为港岛及离岛办公室临时供应瓶装水[9]
香港特区政府办公场所“冒牌水”事件:香港供货商冒用乐百氏品牌,暂未发现内地供水方有串通行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1 23:12
事件概述 - 香港特区政府瓶装水供应商鑫鼎鑫商贸有限公司在招标过程中冒用乐百氏品牌 实际供应东莞观音山饮用水有限公司产品 涉及合约金额5294万港元[1] - 涉事企业鑫鼎鑫成立于2007年 唯一董事吕子聪持有香港身份证 因涉嫌欺诈已被警方逮捕[1] - 所有关联合约已被特区政府终止 政府将依据合约条款追讨损失[3][4] 涉事企业调查 - 鑫鼎鑫被确认为资质造假 以欺瞒方式进行招投标[2] - 实际供水方东莞观音山水厂生产规模为年产量5万吨 生产条件和水质经抽检合格[2] - 暂未发现内地供水方与鑫鼎鑫存在串通行为 水厂仅受委托供货[2] 政府应对措施 - 香港财库局采取三项行动:邀请审计署审查事件 加紧善后处理 成立专责小组全面检视采购机制[3] - 物流署已终止与鑫鼎鑫的瓶装水合约及另外三张关联化学品合约 共计终止五份关联合约[4][6] - 专责小组将于三个月内完成检讨 中期将就尽职调查 招标准则等环节提出即时改进方案[4] 采购机制优化 - 物流署优化招标程序 规定投标者过去36个月内发生重大违约将被取消资格[6] - 新增要求供应商提交应变计划 并每两个月提交独立实验室水质测试报告[6] - 政府已从鑫鼎鑫缴纳的100万港元保证金中扣除2000多港元损失 保留追究进一步损失的权利[7] 监管审查 - 香港审计署已开展审查工作 若发现人为疏忽或违规将按公务员纪律机制严肃处理[4][5] - 专责小组成员涵盖多个政策局及部门 从市场运作 技术要求等多角度审视招标流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