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孪生工程
icon
搜索文档
行走江河看中国|治淮75年:从“人海战术”到智慧调度
中国新闻网· 2025-10-14 07:14
中新网蚌埠10月13日电(记者左宇坤)淮河泱泱,奔流不息。这条横亘中原的大河,既是生存之本、文明 之源,也曾是桀骜难驯的洪荒巨兽。 在淮河水利委员会治淮陈列馆里,绣有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锦旗熠熠生辉。 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到如今数字孪生淮河初具雏形,75年治淮 历程不仅筑起了防洪除涝的坚固屏障,更见证了治水理念与技术手段的深刻变革——从千军万马肩挑手 扛的"人海战术",迈向智慧调度的AI赋能。 从被动防御到主动调控 淮河,曾是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治理前,流域"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困境长期困扰沿 岸百姓。16世纪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50年间,平均每百年发生水灾94次。 历史上治淮,离不开"人海战术"。 1991年,淮河流域遭遇了百年未遇特大洪涝灾害,淮河大堤上临时 搭起的灾民住棚一眼望不到头,防汛却主要人力"防、守、抢"。 如今,治淮已实现从被动防御向主动精准调控的历史性转变。2024年,面对多河同频超警的严峻形势, 水工程联合调度有效避免了蓄滞洪区启用和近3万人员转移。 这一转变的背后,是日益完善的工程体系——淮河流域已建成水库8600余座、堤防8.6 ...
向祖国报告|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驶入“快车道” 筑牢守护黄河安澜“新基石”
央广网· 2025-10-02 19:24
央广网北京10月2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也 是"十五五"的谋局之年。全国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们立足岗位,真抓实干,用奋楫争先的精神决胜收官之 战,用优异的成绩向祖国报告。中国之声推出国庆特别策划《向祖国报告》,我们聚焦重大工程火热的 建设现场,一起感受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非凡成就。 这个国庆中秋假期,在黄河中游晋陕大峡谷中段,一座肩负着黄河流域水沙调控重任的"超级工 程"正在加速建设——这就是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它是继2001年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以来,黄河干流 上又一项重大骨干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将和小浪底水库"联手发力",减缓黄河下游河道的泥沙淤积 问题,发挥防洪、减淤、供水、发电、灌溉等显著的综合效益。当前,工程建设取得了怎样的进展?面 对规模巨大、技术复杂带来的众多世界级难题,在科技助力下又将如何逐一破解? 这个国庆中秋假期,在古贤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现场,导流洞出口段中下部开挖支护作业正紧锣密鼓 地推进。导流洞是工程施工准备期的"咽喉要道",作用相当于给黄河"临时改道"。把黄河水暂时引到导 流洞里流走,才能腾出空地修建主坝,所以它的施工进度直接关系整个工程 ...
李国英率国家防总检查组检查湖南湘江、资水流域防汛备汛工作
水利部网站· 2025-05-09 02:13
防汛工作部署 - 国家防总检查组赴湖南检查湘江、资水流域防汛备汛工作,强调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 [1] - 检查组深入湘江流域湘潭、株洲、衡阳、永州城市堤防以及支流耒水东江水库、干流老埠头水文站,资水流域邵阳城市堤防、干流犬木塘水库、柘溪水库,洞庭湖区长春垸等地,详细了解雨水情监测预报、流域防洪工程调度、堤防巡查防守等情况 [1] 防汛措施与体系建设 - 加快构建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网、水文站网"三道防线"耦合贯通的现代化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在暴雨洪水集中来源区、山洪灾害易发区等高风险区域优先布设 [2] - 以流域为单元,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加强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实施流域水工程科学调度、统一调度、联合调度、精准调度 [2] - 构建"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统筹水库库区、坝体和下游防洪安全,强化防洪库容和库区管理,开展水库库容曲线复核,加快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建设 [2] 防御工作重点 - 加快健全责任落实、决策支持、调度指挥"三位一体"的防御工作体系,紧盯薄弱环节、突出防御重点,把责任、措施层层解构到最小单元 [3] - 着力加强山洪灾害防御,精准划定风险点位及区域,压紧压实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和人员转移"五个关键环节"责任 [3] - 加强中小型水库、病险水库、重点圩垸堤防安全度汛管理,做好超标准洪水防范应对准备,落实防汛行政、技术、巡查"三个责任人" [3] - 重点关注在建工程、穿堤建筑物、险工险段、迎流顶冲段等关键部位,加强白蚁等害堤动物防治,坚持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