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平台助力文化传承
icon
搜索文档
数字时代的非遗发展:短视频、直播、电商重构下的文化传承
环球网· 2025-06-03 12:50
非遗行业发展趋势 - 非遗行业近年来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国民文化自信提升和传统文化复兴是主要驱动力 [1] - 短视频平台凭借低门槛、广传播、强娱乐性等优势成为非遗传播新契机 [1] - 非遗逐步突破小圈层,形成兴趣经济与传统文化相互正向影响的局面 [1] 抖音平台非遗数据表现 - 过去一年抖音新增超2亿条国家级非遗相关视频,同比增长31%,累计获赞113亿次 [1] - 1400万网友在抖音分享非遗体验,相关短视频播放量达7499亿,日均6.5万场非遗直播 [1] - 平台现有1294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其中95后247人(占比19%),同比增长24% [1] - 00后非遗视频创作者数量同比上升95%,年轻用户成为非遗内容传播主力 [1][3] 非遗内容创作创新 - 年轻创作者通过跨界融合(如跑酷+铁花/醒狮)、女性视角记录、深度还原技艺等方式创新非遗表达 [3] - Z世代语言体系解构非遗,特效创作、跨界联动等形式打破非遗"博物馆化"刻板印象 [3] - 典型案例包括@跑酷拉面(单条视频1200万赞)、@焦绿儿(非遗+文旅)、@山白(古法徽墨复刻)等创作者 [3] 平台赋能措施 - 字节跳动2024年发起"抖音非遗计划",整合技术/流量/人力资源支持非遗传播 [3][5] - 电商业务流量倾斜,技术部门提供算法支持,专人团队对接非遗产业链各方 [5] - 线下活动如"抖音非遗嘉年华"促成非遗传承人与数字平台深度联动 [3] 商业化路径探索 - 抖音电商通过"看见手艺计划"扶持非遗产品,案例包括盛风堂雅扇(线上销售占比90%)、富玉青花瓷等 [5] - "非遗+旅游"模式成效显著,如《黑神话・悟空》带动山西非遗旅游订单激增 [6] - 本地生活业务打造"非遗+旅游"新场景,实现文化体验与消费转化的双重价值 [6] 行业生态转型 - 非遗产品形态从严格遵循传统转向改良创新,更适配现代生活场景 [2] - 传播路径从纪录片/电视剧的单向输出,升级为短视频时代的用户共创模式 [2][3] - 行业完成从"小众圈层"到"大众消费"的转型,形成内容创作、电商变现、文旅融合的完整生态链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