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产业体系构建
icon
搜索文档
祝塘:承文脉 筑品牌 焕发文化产业新活力
新华日报· 2025-09-19 05:54
文化产业体系建设 - 通过系统性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推动非遗项目传承、打造文化品牌活动,逐步构建起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 [1] - 未来可进一步借助数字技术开发沉浸式文旅体验、推出系列文化IP衍生品,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提升文化产业链的深度和广度 [5] - 精心修缮梅园、海棠园、古镇记忆公园等“三园一寺”风光带,彰显“江南名镇”历史文脉 [6] 历史文脉挖掘与利用 - 文化产业建设根植于丰富历史资源,是徐霞客的祖居地,施耐庵曾在此撰写《水浒传》重要篇章 [1][2] - 以传说由施耐庵亲手栽种的古银杏树为中心修建梧塍园,成为融合历史记忆与现代文明的重要景点 [2] - 拥有施耐庵传奇故事与遗迹、承先桥、银杏古树等历史地标以及新四军抗战遗址红色文化资源,共同构筑“红色记忆+古镇风情”文化特色 [5]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开发 - 以无锡市级非遗祝塘米酒酿制技艺为代表,通过设立“祝塘杯”米酒王争霸赛、建设梧塍米酒非遗传习所等方式,推动传统技艺品牌化和产业化 [3] - 将施耐庵生活细节与《水浒传》中“吃酒”等江阴地域特色方言关联,为地方特产赋予更深层文化内涵 [3] - 通过搭建品牌赛事和传习所,使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得到进一步传承 [5] 文化传播与群众文化生活 - 高度重视文化传播平台建设,持续编印文学期刊《筑塘》以提升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 [5] - 举办了3届梅花游园会、“百姓大舞台”系列活动,让居民在参与中感受文化魅力 [6] - 本土梧塍艺术团以接地气的表演形式赢得广泛赞誉,成为文化惠民的亮丽名片 [6] 文化研究与记录 - 作者李中林花6年时间编纂了约170万字的《祝塘镇志》,并为两个村各编写了村志 [2] - 有关施耐庵生平事迹的详实材料稀少且存在矛盾,因古代小说作者缺乏社会影响力与记录资源,给后世研究带来阻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