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保护与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破局之路:千年纳西古乐遇见Z世代
中国青年报· 2025-07-24 07:45
"在这个节拍器规范节奏、修音软件矫正音准的数字时代,老艺人们信手拨弦,就是最鲜活的千年BGM (网络语,意为背景音乐——记者注)。"学生钱泓亦佩服地说。 一座纳西院落的文化新生 7月上旬的一个夜晚,云南丽江古城,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几名00后中外大学生,坐在大研纳西古乐会的 观众席,屏声静气看着台上那些银发苍苍的老者。最年长的乐师90岁,演奏大鼓,不演奏时就眯着眼 睛,仿佛随时可能沉入梦乡。但当他用厚实的手掌拿起鼓槌,用力一击,一声沉闷、浑厚、极具穿透力 的声音瞬间爆发出来,震动着空气,震动着在场每个人的心弦。鼓声引领着乐队的韵律,充满力量和包 容感。 让几名00后惊讶的是,这支全中国平均年龄最大的乐团,乐师们既没上过音乐学院,演出时也没有乐 谱。近千年来,就靠着一代代师徒口耳相传,纳西古乐居然在时光长河中生生不息。 位于丽江古城东大街的大研纳西古乐会,二楼新打造的宣科书房,让这座纳西传统院落成为一个图书阅 读、纳西古乐文化体验的文化空间。这里可以免费借阅的2.6万余册图书,大部分是著名音乐民族学家 宣科和女儿宣智莲的藏书。一楼的演出厅,观众席变得更宽敞舒适。保留着传统布局的舞台顶部,仍悬 挂着近50位已故老艺人 ...
贵州民族文化焕发新彩
人民日报· 2025-06-04 08:29
民族文化保护与创新 - 侗族大歌通过与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结合迅速走红,体现民族文化古朴与时尚的结合 [1] - 贵州拥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政府支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繁荣少数民族文化 [1] - 出台《贵州省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条例》,编制724个传统村落规划并挂牌保护,建成480多个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2] - 13项贵州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做法被列入住建部可复制经验清单 [2] 非遗创新与产业化 - 水族马尾绣登上法国巴黎时装周,从传统背带发展为时装元素,设计出上百种产品 [3] - 非遗传承人韦桃花带动数百名绣娘共同致富,推动绣银结合等创新 [3] - "十四五"期间贵州加强非遗保护,创建6个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试点县,实施5个传统工艺振兴项目 [3] - 建立11所院校和26家非遗企业作为非遗研培基地,分层培养人才 [3] 文旅融合与经济效益 - 肇兴侗寨2024年接待游客102 7万人次,同比增长63 4%,人均可支配收入4 16万元,增长12 3% [4] - 民族文化借力"村超""村BA""村晚"等平台走向全国 [4] - 推出十大非遗主题旅游路线,开拓200余家非遗旅游体验空间,创新非遗展演和文创产品展销模式 [5] - 打造特色文旅品牌,深化文体旅融合,丰富旅游业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