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古乐
搜索文档
“把这片土地上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外国博主眼中的中国)
人民日报· 2025-10-04 06:02
文化体验与传播行业 - 外国博主通过沉浸式体验中国非遗文化、参与“村超”足球等活动,深度感受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 [1] - 美国籍人士史明思通过演奏二胡、与台州乱弹剧团合作演出等方式,推动国家级非遗走向世界 [2] - 英国籍人士大卫作为贵州大学足球教练和“村超”球员,通过足球赛事展示中国乡村的活力与多元民族文化 [4][5] - 伊朗籍人士兰兰通过弹奏彝族月琴、纳西古乐等中国传统乐器,并在社交媒体分享生活体验,向世界推介中国文化 [6][7] 教育行业 - 外籍教师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学校美育教学,让学生感受中西文化融合的魅力 [3] 旅游与生活方式行业 - 外国人士分享在中国的生活体验,包括高铁出行便捷、快递外卖服务高效、社会治安良好等现代化生活优势 [6] - 通过深度旅游体验,如走进村寨学艺、品尝地方美食等方式,展现中国文化的真实立体和多姿多彩 [1][6]
破局之路:千年纳西古乐遇见Z世代
中国青年报· 2025-07-24 07:45
公司运营与转型 - 大研纳西古乐会正从单一表演场所升级为沉浸式文化空间,新增宣科书房作为图书阅读、文化体验的复合功能区,免费借阅图书超过2.6万册[4][9] - 公司面临观众数量显著减少的困境,演出厅内常常只有寥寥数人,甚至观众少于台上演奏者,但公司坚持每日演出[5] - 公司运营挑战包括创始人宣科离世、夜间娱乐选择多元化以及表演形式固化缺乏创新[6] - 公司通过“快闪”演出突破传统传播壁垒,在玉龙雪山云杉坪、丽江古城木府等景点进行表演,以消解古乐古老陈旧的刻板印象[11] - 公司在新媒体平台拥有超过2万名粉丝,直播间年轻观众数量持续增加,尝试结合“热梗+古乐”以吸引Z世代[11] 传承与创新举措 - 纳西古乐传承近千年,依靠代代师徒口耳相传,乐师既未上过音乐学院,演出也无乐谱[2] - 创始人宣科开创“演奏+脱口秀”形式,在曲目间隙用中英文双语讲解历史与渊源,并引入女性演员,打破了传统均为男性演奏的惯例[6][7] - 公司引入年轻乐师如00后余丽鑫,其能演奏笛子、琵琶、京胡等多种乐器并制作传统乐器与服饰,成为乐团最年轻的全能乐师[12][13] - 丽江市青少年宫在学校组建纳西古乐团并开设课程,自2019年以来已有上百名孩子学习古乐,培养传承种子[15] - 公司舞台两侧置有4个大缸作为音响,上书“乐犹药也,善听之可以医忧,常习之可以养心”,体现古乐的精神价值[15] 品牌历史与影响力 - 大研纳西古乐会曾为丽江最负盛名的文化地标之一,是旅游必体验项目,每晚座无虚席,场场爆满[4] - 乐团以“三老”魅力著称,即曲子老、乐器老、演奏者老,最年长乐师达90岁[1][4] - 舞台顶部悬挂近50位已故老艺人的照片,包括2023年去世的94岁的宣科,维系与过去的血脉联系[4] - 公司被学者评价为从技艺传承转向更广阔的文化思想传播,使其从旅游消费品回归生活智慧与精神遗产的本质[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