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消暑

搜索文档
暑日“打卡”博物馆特色展览 “文化消暑”成为假期出游新风尚
央视网· 2025-08-09 16:30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展览 - 展览主题为"瑞兽祥禽映华夏原创展",展出国内10家博物馆的223件(套)文物,涵盖历朝历代动物主题文物[1] - 展览按古代辞典《尔雅》分类体系分为虫、鱼、鸟、兽四大类,并单独展示古人想象中的神兽形象[4] - 重点展品包括春秋时期的蟠虺纹青铜鼎(蛇纹装饰)、龙首提梁铜盉(酒器)、黎族龙被(三色线织绣工艺)[10][12][14] - 特色展品素三彩执壶"马上封侯"融合猴子托桃与骏马造型,寓意吉祥[16] - 暑期日均客流量达5000-6000人,较平日增长40-50%,配备儿童讲解员服务[16] 新昌博物馆"唐诗之路"展览 - 展览汇集36家文博机构的240件(套)文物,还原唐代文人生活场景[17][19] - 核心展品包括陕西历史博物馆三彩女立俑(展现唐代女性形象)、凤形包金银步摇(《长恨歌》提及的首饰)[19][21] - 长沙铜官窑瓷器刻有五言诗,反映唐代扬州作为外销港口的历史[23] - 新昌出土乌石带饰板(玉带銙)印证唐代服饰制度与"金龟换酒"典故[23] - 展品与唐诗高度关联,如熏炉对应元稹《白衣裳二首》中熏香场景[25]
暑期博物馆热 “文化消暑”成年轻人新风尚
中国新闻网· 2025-08-05 07:19
博物馆暑期热度 - 宁波博物馆"吉金万里"特展首周参观量突破2.7万人次,单日最高达8200人次,创该馆特展历史新高[1] - 浙江省博物馆推出"大唐盛世 法门寺珍宝"等多元收费展览,采用"免费+收费""基础+深度"策略吸引年轻观众[2] - 浙江之江文化中心等场馆暑期夜间延时开放至21时,并加密接驳专线班次提升便利性[2] 行业运营创新 - 宁波博物院通过跨省联合展出17家文博单位165件(套)文物,形成文博领域新业态[1][2] - 展览设置VR互动区实现"沉浸式+参与式"观展,使年轻观众参与度提升[2] - "Z世代"对中华文化认同感增强,推动博物馆成为文化需求释放的重要场景[3] 市场需求驱动 - 2008年以来中国分阶段免费开放公共博物馆政策为行业热度奠定基础[3] - 暑期"文化消暑"需求集中爆发,年轻人将博物馆作为高温天首选活动场所[1][3] - 观众对历史文化兴趣提升,特别青睐文物跨省巡展等新型文化消费形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