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与公众参与协同生产

搜索文档
创新文化遗产品牌,推动文化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华日报· 2025-06-10 14:32
文化赋能经济发展 - 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1] - 江苏文化遗产资源丰富 包含世界级3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1处 各类非遗资源项目超2.9万个 [1] 文化遗产品牌价值转化 - 激活文化遗产IP 构建文化基因创新转化系统 推动文化基因传递与商业价值传播高效结合 [2] - 借鉴故宫文创品牌创新经验 推动实现"IP要素分级分类开发系统" 分解文化遗产为视觉符号、技艺基因、文化母题等创新要素 [2] - 南京元石计划依托阳山碑材历史价值与巨石文化 整合艺术、科技、影视等领域 提出"巨石文明"全球叙事框架 定位为"东方巨石阵" [2] 数字技术重塑文化经济 - 推动数字传媒技术与文化遗产品牌深度融合 通过数字媒体渠道和传播平台 将影视文创、音乐剧集、出版刊物、数字藏品等高附加值文创内容推向市场 [3] - 以虚拟空间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提升受众全流程文化消费体验 增强用户黏性 形成文化消费氛围 [3] - 苏州刺绣研究所开发AI纹样检测系统 自动识别传统针法要素 为原创设计提供著作权认证 实现"传统技艺专利化、现代设计版权化"双轨保护模式 [3] 文化遗产品牌业态创新 - 借助动态交互技术重塑文化遗产感知范式 整合视听、触感、环境变量等多重感知通道 构建可实时响应的沉浸式体验系统 [4] - 南京博物院打造文物修复密室 参与者借助显微成像设备观察器物纹饰裂变 通过触控屏幕完成虚拟修复工序 [4] - 德基美术馆《金陵图》项目采用时空折叠策略 观众手持智能终端触发不同时空坐标 与清代画作中532个动态人物产生对话 生成个性化叙事线索 [5] 文化遗产全球传播 - 构建"全球视野—区域适配—个体共鸣"分层传播体系 在文化解码层面以民族性为核心 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6] - 开发"文化转译工具箱" 针对欧美市场强化艺术审美与收藏价值叙事 面向东南亚市场突出生活美学与情感联结 在非洲市场侧重技艺赋能与可持续发展叙事 [6] - 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国际机构 建立完善具有普适性与权威性的标准框架 [7] 跨国合作与利益共享 - 推行"文化遗产托管开发"模式 为发展中国家文化遗产提供数字化保护、技艺振兴、品牌运营等综合服务 [8] - 构建"技术标准+文化内容"组合包 将成熟遗产监测技术、数字转化方案与本土文化元素结合 形成定制化解决方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