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社价值认同危机

搜索文档
00后「逼疯」旅行社
36氪· 2025-06-17 21:30
旅行社与大学生群体的冲突现状 - 旅行社反映大学生群体信用问题突出且维权意识强烈,例如因接送机距离争议直接报警并举报至文旅局[5][8][10] - 学生投诉旅行社存在宣传与实际服务严重不符的问题,如承诺的越野车变成破旧五菱宏光、隐藏区间车费用等[15] - 双方矛盾激化表现为学生通过社交媒体曝光旅行社问题,而旅行社则抱怨学生要求过高且情绪化[16][17][19] 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分析 - 2025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将达1222万,就业压力导致其消费时极度注重资金安全与性价比[23][25][26] - 旅行消费被学生视为高风险场景,会严格审查合同细节并提前收集避坑信息[28][34][36] - 信息获取能力极强,会通过知乎、小红书等平台验证旅行社资质和口碑[35][36] 旅行社行业现存问题 - 70%差评源于未提前说明关键信息,如变相购物点、住宿条件缩水等[37][38] - 服务模式仍采用传统B端思维,缺乏对年轻用户透明度和尊重的重视[45][46] - 面临成本控制与舆情风险双重压力,一个差评可能导致平台限流等严重后果[51] 供需双方核心诉求差异 - 学生方要求:风险可控(47)、服务透明(48)、拒绝套路化宣传(49) - 旅行社诉求:流程标准化(51)、减少临时变更(51)、避免舆论危机(51) - 本质是传统服务模式与Z世代审慎消费文化的碰撞[42][43] 行业转型方向 - 服务逻辑需从"导游主导"转向"用户主权",建立赋能式体验[54] - 价格与服务需对等,学生群体应理性看待特价产品的服务边界[55][56] - 双方需超越对立思维,构建基于透明规则的新型合作关系[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