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旋转位置编码(RoPE)
icon
搜索文档
ICML 2025 Oral工作再升级!上海AI Lab联合复旦、港中文推出支持更长视频理解的最佳工具VideoRoPE++
机器之心· 2025-07-03 11:26
背景介绍 - 旋转位置编码(RoPE)及其变体在长上下文处理中广泛应用,但扩展到具有复杂时空结构的视频领域仍存在挑战[3] - VideoRoPE++通过全面分析确定了将RoPE有效应用于视频所需的五个关键特性,这些特性在先前工作中未被充分考虑[4] - 构建了全新评测基准V-RULER,其中子任务"带干扰项的大海捞针"显示当前RoPE变体在缺乏合理时间维度建模策略时容易被周期性干扰项误导[5] VideoRoPE++设计特点 - 采用三维结构保留时空关系,包括低频时间分配减轻周期性碰撞、对角布局保持空间对称性、可调整时间间隔解耦时间和空间索引[6] - 提出外推方案YaRN-V,仅在低频时间轴插值并保持空间维度稳定性,实现长视频场景下的结构一致性与外推鲁棒性[7] - 通过低频时间分配(LTA)减少振荡确保鲁棒性,对角布局(DL)保持空间对称性,可调时间间隔(ATS)控制时间间隔[15] 技术对比与优势 - 原始1D RoPE未包含空间建模,M-RoPE采用3D结构但引入不同帧间视觉标记索引差异,VideoRoPE++实现平衡并保留原始RoPE一致的索引增长模式[23] - 在视频理解任务中,空间信息具有局部性和周期性,时间信息跨越更长范围,YaRN-V通过仅沿时间维度频率插值解决这一不对称性[26] - 与M-RoPE相比,VideoRoPE++在检索中更具鲁棒性且不易受干扰项影响[9] 实验结果 长视频检索 - VideoRoPE++在V-RULER上始终优于其他RoPE变体,Vanilla RoPE和TAD-RoPE在视觉训练上下文外具备一定外推能力但超出极限后失效[28] 长视频理解 - 在LongVideoBench、MLVU和Video-MME基准上,VideoRoPE++(Qwen2基座)在64k上下文长度下分别比M-RoPE提高2.91、4.46和1.66分[30] - 性能对比表格显示VideoRoPE++在不同上下文长度和基座模型上均优于基线方法[31] 外推任务 - 在V-RULER基准的Lengthy Multimodal Stack任务上,YaRN-V以81.33分显著领先,较最强基线YaRN提升13.0分[32] - YaRN-V能更好支撑视频大模型在长输入场景下的时间对齐,避免位置溢出带来的性能衰退[33] 总结 - 确定了有效位置编码的四个关键标准:2D/3D结构、频率分配、空间对称性和时间索引缩放[34] - VideoRoPE++在长视频检索、视频理解和视频幻觉任务中优于其他RoPE变体[34]
ICML 2025 | 清华、上海AI Lab等提出傅里叶位置编码,多项任务远超RoPE
机器之心· 2025-05-08 13:51
语言模型长文本处理能力研究 核心观点 - 旋转位置编码(RoPE)的周期性特性理论上可帮助语言模型实现长文本泛化 但实际应用中仍存在外推限制 主要原因是频谱损坏破坏了周期延拓的有效性 [1][4] - 清华大学团队提出傅里叶位置编码(FoPE) 通过傅里叶级数建模和低频分量裁剪 显著提升Transformer模型的长文本泛化能力 [16][17] 频谱损坏机制分析 - 频谱损坏三大来源:线性层导致各维度频率分量混杂 激活函数产生频率线性组合 时域截断造成主频强度扩散 [7][9][11][13] - 实验显示RoPE在超过8k文本长度时性能显著下降 如GovReport数据集8k+文本困惑度达12.02 而FoPE提升至12.38 [19] FoPE技术创新 - 采用傅里叶级数建模 利用三角函数正交性解码混杂频率信息 将极低频分量转为直流分量以保持周期特性 [17] - 在TREC数据集8k+文本任务中 FoPE准确率较RoPE提升15个百分点(36%→51%) 展现显著优势 [19] 应用前景 - 技术可延伸至长视频生成、kv-cache压缩等领域 在语义通信和脑机接口等跨学科场景具潜在价值 [21] - 在MultiNews数据集4-8k文本段 FoPE困惑度改善1.87点(11.11→12.98) 验证算法稳定性 [19]
ICML 2025 | 注意力机制中的极大值:破解大语言模型上下文理解的关键
机器之心· 2025-05-06 12:11
大型语言模型自注意力机制研究 核心发现 - 自注意力模块中查询(Q)和键(K)表示存在高度集中的极大值,而值(V)表示无此现象,该现象在使用旋转位置编码(RoPE)的模型中普遍存在[1][3] - 极大值分布具有跨层和跨头的规律性,与传统认知中注意力头独立性假设形成鲜明对比[3] - 该现象仅见于采用RoPE的主流模型(LLaMA/Qwen/Gemma),未使用RoPE的模型(GPT-2/OPT)不存在此模式[4] 机制影响 - 破坏QK中的极大值导致上下文理解任务性能崩溃: - 数学推理(GSM8K)准确率从81.3%骤降至15.1%(Gemma2-9B)[5] - 密钥检索任务(Passkey Retrieval)准确率从100%降至0%[5][11] - IMDB情感分析从94%+跌至个位数[11] - 参数知识任务受影响较小:城市类任务保持76-88%准确率,名人类任务维持70%+[10][13] 技术启示 - 量化技术需针对性处理极大值:AWQ和SmoothQuant方法能有效保持上下文理解能力,普通量化导致GMS8K性能显著下降[7] - RoPE机制是极大值现象的根源,其仅作用于QK而不影响V的特性解释了现象特异性[8] - 模型设计应重点考虑位置编码机制对上下文理解的影响,优化方向可针对极大值分布进行调整[14][16] 未来方向 - 探索通过调控极大值分布提升模型上下文理解能力的可行性[16] - 开发专用于保护极大值的量化技术,平衡模型压缩与性能保留[16] - 研究不同模型架构中该现象的普适性,拓展至多模态等新领域[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