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龄化普惠数字环境

搜索文档
专家建议:App适老化并非简单做“加减法”
新京报· 2025-06-01 10:17
适老化App现状与问题 - 当前App适老化改造多停留在表面,如仅放大字体、简化界面,但二级、三级页面未同步优化 [1] - 交互流程复杂、语音助手识别率低导致老年用户操作失败率高 [1] - 部分App通过简单删减功能实现适老化,剥夺老年人选择权 [1] 系统性交互优化策略 - 需围绕老年人高频场景(挂号、缴费、出行等)设计"一键直达"主界面按钮,减少层级菜单 [2] - 采用"用户分层设计策略",区分70岁以下"数字移民"与75岁以上"数字难民",提供差异化界面复杂度 [2] - 引入"基础模式"和"进阶模式"双方案,允许用户自主切换界面复杂度 [3] 多感官协同与反馈机制 - 关键操作环节需加入振动提示、语音确认等多模态反馈,构建冗余信息通道 [3] - 语音执行结果应同步显示大字号文字或图标,结合听觉、视觉、触觉反馈增强可感知性 [5] - 语音播报需支持语速、语调自定义,避免专业术语,采用简洁口语化表达 [5] 语音技术应用突破 - 语音交互是降低数字门槛的首选路径,需建立老年语料库以提升方言、慢语速识别率 [4] - 优化语音唤醒机制,减少依赖唤醒词,加强意图识别与多轮对话逻辑 [4] - 开发"无屏语音设备"如便携遥控器,避开触屏操作阻力 [6] 软硬件生态适配 - 适老化需贯穿软硬件系统,如设计带物理按键、语音遥控的终端设备 [5] - 预置开机大字界面、常用功能一键启动、默认开启语音助手等降低使用门槛 [9] - 推动"家庭协助模式",允许子女远程设置语音指令或协助操作 [6] 政策与社会协同机制 - 建议政府主导"适老化星级认证",对医疗、交通等领域出台强制性标准 [7] - 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非盈利性老龄技术研发,建立高校合作孵化机制 [7] - 社区开展线下数字学习小组,提供面对面操作辅导与信心建设 [8] 无龄化普惠设计理念 - 产品设计应默认考虑高容错输入框、大响应区按钮等普惠功能,服务全年龄段用户 [9] - 适老服务需内嵌日常功能,线上线下协同优化(如医院配备数字助老员) [9] - 目标是通过技术适配、政策推动与社会响应构建包容性数字生态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