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pp适老化
icon
搜索文档
App适老化评测报告发布,广告干扰与“浅改造”问题仍明显
新京报· 2025-06-01 10:17
适老化改造现状 - 超半数App设有长辈模式,覆盖率达54.76%,评测覆盖84个App中46个配备该功能 [2] - 界面视觉优化成为基础标准,包括大字号显示、大图标设计、高对比度配色和扁平化布局 [4] - 客服支持体系不断完善,金融服务类App整合电话、在线文字、视频通话等多元沟通方式,一键求助按钮设置显著 [4] 行业差异与问题 - 金融服务类App适老化普及率最高达100%,电商购物类70%,生活美食类64.29%,旅游出行类53.85%,社交娱乐类53.33%,医疗健康和图书阅读类最低分别为20%和10% [6][8] - 部分App存在"浅层改造"问题,电商购物类App多集中在入口级引导和表层视觉调整,流程优化和功能简化不足 [8] - 广告干扰问题突出,36.96%具有长辈模式的App仍含广告内容,21.74%含诱导性内容,主要集中在社交娱乐和电商购物类 [11] 功能设计与用户体验缺陷 - 语音识别功能普及率63.04%,金融服务类、社交娱乐类、电商购物类配备比例分别为83.33%、75%和57.14% [4] - 模式切换便利性差,入口设置隐蔽,部分需点击多达6次进入切换界面,退出程序后自动恢复普通模式 [13][15] - 过度简化问题明显,社交娱乐类和生活服务类App删减功能导致重要功能缺失,如在线旅游平台仅保留电话订票等基础功能 [16] 技术创新与趋势 - 语音技术成为重要方向,语音输入和语音播报功能广泛应用,但存在识别准确率和交互流畅性问题 [19] - 一键式自动化操作简化步骤,如一键打车、一键求助,但设计数量仍有限 [19] - 情感关怀设计兴起,采用柔和色调、亲切称呼和鼓励性话语,如抖音夜间提醒休息和58同城语音引导 [20] 行业特性与平衡 - 短视频和社交类App的快节奏、高刺激特性与老年用户需求矛盾,功能碎片化和页面结构复杂加重使用负担 [18] - 需推动行业协同发展,按应用类别制定差异化标准,避免过度简化并引入个性化功能选择机制 [18]
专家建议:App适老化并非简单做“加减法”
新京报· 2025-06-01 10:17
适老化App现状与问题 - 当前App适老化改造多停留在表面,如仅放大字体、简化界面,但二级、三级页面未同步优化 [1] - 交互流程复杂、语音助手识别率低导致老年用户操作失败率高 [1] - 部分App通过简单删减功能实现适老化,剥夺老年人选择权 [1] 系统性交互优化策略 - 需围绕老年人高频场景(挂号、缴费、出行等)设计"一键直达"主界面按钮,减少层级菜单 [2] - 采用"用户分层设计策略",区分70岁以下"数字移民"与75岁以上"数字难民",提供差异化界面复杂度 [2] - 引入"基础模式"和"进阶模式"双方案,允许用户自主切换界面复杂度 [3] 多感官协同与反馈机制 - 关键操作环节需加入振动提示、语音确认等多模态反馈,构建冗余信息通道 [3] - 语音执行结果应同步显示大字号文字或图标,结合听觉、视觉、触觉反馈增强可感知性 [5] - 语音播报需支持语速、语调自定义,避免专业术语,采用简洁口语化表达 [5] 语音技术应用突破 - 语音交互是降低数字门槛的首选路径,需建立老年语料库以提升方言、慢语速识别率 [4] - 优化语音唤醒机制,减少依赖唤醒词,加强意图识别与多轮对话逻辑 [4] - 开发"无屏语音设备"如便携遥控器,避开触屏操作阻力 [6] 软硬件生态适配 - 适老化需贯穿软硬件系统,如设计带物理按键、语音遥控的终端设备 [5] - 预置开机大字界面、常用功能一键启动、默认开启语音助手等降低使用门槛 [9] - 推动"家庭协助模式",允许子女远程设置语音指令或协助操作 [6] 政策与社会协同机制 - 建议政府主导"适老化星级认证",对医疗、交通等领域出台强制性标准 [7] - 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非盈利性老龄技术研发,建立高校合作孵化机制 [7] - 社区开展线下数字学习小组,提供面对面操作辅导与信心建设 [8] 无龄化普惠设计理念 - 产品设计应默认考虑高容错输入框、大响应区按钮等普惠功能,服务全年龄段用户 [9] - 适老服务需内嵌日常功能,线上线下协同优化(如医院配备数字助老员) [9] - 目标是通过技术适配、政策推动与社会响应构建包容性数字生态 [10]
App适老化评测:容易陷入“伪适老”“低能化”误区
新京报· 2025-06-01 10:17
App适老化评测核心观点 - 行业在适老化改造上取得局部进展但整体仍处"半坡爬升期",存在伪适老、语音交互失灵、广告干扰等结构性缺陷 [1][2] - 46款主流App中长辈模式普遍存在流程断层(如支付环节未适配)、功能阉割、用户分层缺失等问题 [1][3][4] - 语音交互部署率提升但实际体验差,识别准确率低、反馈缺失、执行链条断裂等现象突出 [6][7][8] - 广告与信息过载削弱适老效果,电商/社交类App仍保留开屏广告、浮窗促销等干扰元素 [9][10][11] - 企业投入不足源于成本收益失衡、技术适配难度高及政策激励缺失等现实制约 [12][13][14] 适老化改造进展 - 部分App实现从无到有的长辈模式升级,独立模式占比提升,页面友好度改善 [1] - 语音输入功能渗透率提高,唯品会等App实现悬浮语音搜索等便捷设计 [6] - 视觉简化在首页改造中成效显著,字号放大、图标放宽等基础适配已成标配 [3][4] 现存主要问题 伪适老与低能化 - 46款测评App中普遍存在首页适配而二级页面退回普通模式的"半截子改造" [1][3] - 电商类App长辈模式下仍保留高密度SKU选项和促销标签,信息过载未解决 [3] - 生活服务类App返回键设计隐蔽,广告浮窗出现率达70%以上 [4][10] 语音交互缺陷 - 30%测评App长辈模式反而取消语音入口,存在功能倒退现象 [6] - 识别准确率不足60%,10秒时长限制等机制背离适老需求 [7][8] - 仅15%App实现语音播报功能,听力辅助覆盖严重不足 [7] 商业与设计矛盾 - 企业因ROI不明确将适老化列为非优先级项目,改造成本超预算50% [12][13] - 统一模板设计导致20%数字移民用户能力被低估,30%数字难民仍无法操作 [4][13] - AI技术演进加剧老年用户认知断层,新交互模式适配率不足10% [13] 行业改进方向 - 需重构交互逻辑而非简单视觉调整,建立分层次适老体系覆盖差异需求 [4][5] - 语音功能应具备慢语速理解、按需确认、可视反馈三项基础能力 [8] - 政策需构建强制标准与资源支持闭环,目前仅30%企业获得基础指引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