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域天文学

搜索文档
当时间显微镜张开科学“慧眼”(一周科技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7-07 06:52
天文观测技术 - 中国启动建设"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预计2027年投入试运行,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轴对称太阳望远镜 [1] - 该望远镜将用于研究太阳演化、超新星、伽马射线暴、黑洞潮汐瓦解及恒星耀发等时域天文学观测 [1] - 南京大学团队利用超级计算机与AI算法构建全球首个高时间分辨率(小于4.5万年)的䗴类有孔虫多样性曲线,揭示3亿年前气候变迁对海洋生物演化的影响 [1] 农业科技突破 - 植物寄生线虫每年造成全球农业损失上千亿美元,中国农科院团队首次发现甜菜孢囊线虫通过劫持植物泛素化系统摧毁免疫的机制 [2] 人工智能安全 - 图灵奖得主姚期智指出大语言模型的欺骗行为可能产生"生存性"风险,建议通过设定AI行为边界进行防范 [2] 生物医药创新 - 科学家从古墓真菌黄曲霉中发现强效抗癌化合物,宾夕法尼亚大学团队证实其白血病治疗潜力 [3] - 跨学科研究方法成功将有害微生物转化为潜在新药来源 [3]
观天“利器”!我国新一代太阳望远镜来了
新华网· 2025-06-25 03:32
项目概况 -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正式落户四川稻城海拔4700米的无名山 预计2026年底完成配套设施建设并开展总装调试 [1] - 该项目由教育部推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批准立项 由南京大学联合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等单位共同研制 [2] - WeHoST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轴对称太阳望远镜 目前望远镜本体即将建造完毕 [2] 技术参数 - 主镜口径达2.5米 兼具高分辨率和大视场优势 分辨率较国内外现有大口径太阳望远镜有所提升 观测视场扩大三到四倍 能够覆盖整个太阳活动区 [2] - 镜面可反射90%以上热量 主镜实际吸收热量约500瓦 被反射的4500瓦热量集中在直径仅3.5厘米的主焦点处 [5] - 设计要求镜筒与环境温差控制在5摄氏度以内 主镜和主焦点与环境温差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 [5] 技术创新 - 采用主镜背部布置200多根气管阵列喷射冷风的方式带走镜面吸收的太阳能 [5] - 主焦点采用专利技术 通过控制制冷液温度和流速实现降温 确保设施长期稳定运行 [5] - 具备日夜光路切换功能 可在10分钟内完成切换 支持时域天文学研究 [7] 科研价值 - 有望在世界上首次完整观测太阳活动区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2] - 将与"羲和号"太阳探测卫星实现天地协同 增强空间天气监测预报能力 [2] - 通过大视场高分辨率观测能力 结合数据驱动模拟 可详细研究太阳爆发现象 为灾害性空间天气预报提供理论和观测基础 [3] - 建成后将完善全球时域天文联网观测 助力研究超新星、引力波、黑洞吞噬恒星等快速变化天体现象 [7] 选址优势 - 观测台址选在四川稻城海拔4700米的无名山 当地拥有优良的大气宁静度和太阳观测条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