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易地扶贫搬迁
icon
搜索文档
从“藤梯求学路”到“15分钟生活圈” 悬崖村搬进新天地
中国青年报· 2025-08-04 07:13
悬崖村搬迁与生活变迁 - 2020年5月12日悬崖村村民搬迁至昭觉县城安置点,5年间在沐恩邸、昭美、南坪等社区扎根 [2] - 搬迁后形成"15分钟生活圈",学校、医务室、彝绣工坊步行10分钟可达 [3] - 村民从穿胶鞋劳作变为穿皮鞋工作,59岁甲拉尔洛担任楼栋长负责社区管理 [1][2] 教育条件改善 - 教师队伍从初中毕业生升级为大学生和研究生 [3] - 家长主动咨询3岁以下儿童提前入学可能性 [3] - 莫色格服成为村里第二个大学生,毕业后返乡担任社区文书 [2][6] 产业发展与就业 - 吉克木果开设商铺并运营40万粉丝抖音账号,月收入6000-9000元 [4] - 恒驰服饰二期生产线将新增200余就业岗位,2025年计划投入6000万元实施15个协作项目 [6] - 服装厂零工每月收入2000多元,绣娘人均增收2500元 [5][6] 特色产业经济 - 彝绣品牌"薇穆嘎扎"2024年完成330万元订单,绣娘总收入172万元 [5] - 5亩脐橙种植年收入约3万元,村民在悬崖村酒店担任保安月薪3000元 [5] - 农文旅融合带动民宿酒店发展,村民获得可观收入 [6] 居住条件升级 - 从茅草房搬迁至三室两厅新楼房 [4] - 杨铝洗一家告别"说垮就垮"的旧居 [4] - 社区楼房崭新整洁,居民感叹"跟做梦一样" [3]
出崖记:从藤梯到钢梯再到楼梯 悬崖村搬出新天地
中国青年报· 2025-07-24 23:14
悬崖村搬迁与生活变迁 - 2020年5月12日悬崖村村民搬迁至昭觉县城安置点 标志着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 [1] - 搬迁后形成15分钟生活圈 包含学校、医务室、彝绣工坊等基础设施 [5] - 村民居住条件从茅草房升级为三室两厅楼房 住房安全得到保障 [8] 教育水平提升 - 教师队伍从初中毕业生升级为大学生和研究生 教育质量显著提高 [5] - 家长教育意识增强 出现未达学龄即咨询入学的情况 [5] - 产生悬崖村第二位大学生莫色格服 毕业后返乡投身乡村振兴 [1][11] 就业与收入结构 - 村民收入来源多元化 包含商铺经营(6000-9000元/月)、网络带货、公益性岗位等 [6][8] - 彝绣产业形成规模 1729名绣娘人均增收2500元 自有品牌年订单达330万元 [9] - 服装加工产业提供就业 零工月收入可达2000多元 [9] - 恒驰服饰二期将新增200余岗位 东西部协作资金6000万元支持15个项目 [11] 产业发展与转型 - 农产品电商发展迅速 抖音账号粉丝超40万 带动山核桃、蜂蜜等特产销售 [6] - 农文旅融合初见成效 悬崖村开发酒店民宿等旅游设施 [11] - 保留山地农业 5亩脐橙年收入约3万元 结合保安工作形成复合收入 [9] 基础设施改善 - 交通条件从藤梯升级为钢梯 最终实现彻底下山搬迁 [1][2] - 社区管理专业化 设立楼栋长负责数据收集、政策宣传等工作 [2] - 医疗条件改善 改变过去生病只能苦熬的状况 [5]
人民领袖|那年,习近平如约而来
央视网· 2025-06-22 19:23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实施 - 山西岢岚县赵家洼村因生产生活条件差被列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全县类似情况涉及115个自然村、3537人[1] - 宋家沟新村作为已建成的集中安置点,配备学校、卫生院、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及柏油路、自来水、宽带网等基础设施[1] - 搬迁政策关注七大核心问题:人口安置、资金来源、土地划拨、房屋建设、收入增长、生态保护及新村管理[1] 搬迁后续发展措施 - 政府强调搬迁后需通过多种帮扶措施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2] - 宁夏弘德村案例显示搬迁需配套扶贫车间等就业渠道,而非仅提供住房[8] - 2021年以来全国易地搬迁脱贫劳动力就业率持续超90%,且呈逐年增长趋势[10] 政策执行要求与案例 - 要求规划先行并尊重群众意愿,反对为搬而搬的形式主义[5] - 青海班彦村通过搬迁实现从贫困村到4A级景区的转型,村集体收入七年内突破百万元[7][10] - 赵家洼村旧址复垦种植油松和中药材,为搬迁村民创造额外收入来源[10] 政策延续与升级 -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10] - 全国已完成近千万人易地扶贫搬迁,规模相当于中等国家人口[10] - 政策定位从"脱贫摘帽"转向"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10]
下山五年 悬崖村人过得怎么样
四川日报· 2025-05-12 08:30
悬崖村产业转型 - 油橄榄产业成为悬崖村最大农业收入来源 2020年首批160亩油橄榄丰产 2022年扩种150亩 2024年收获3万斤果实 计划建设加工厂实现就地加工 [16][29] - 山羊养殖规模扩大 村集体合作社年出栏量达300-400只 较搬迁前显著增长 村民在县城开设悬崖飞羊馆 月销10多只羊 推动品牌溢价 [23][25] - 2023年悬崖村人均收入1.9万元 较2019年增长3倍 油橄榄销售贡献30万元 2024年预计达40万元 [29][30] 文旅项目开发 - 天空之谷项目总投资3.3亿元 由凉山州文旅集团开发 一期2024年5月运营 包含温泉民宿、酒店等设施 试运营期间接待游客超千人 [14][16][31] - 项目用工18人中11名为本地村民 建设期日薪200元 运营后年分红不低于38万元 旅游公路贯通村落 实现5G/Wi-Fi全覆盖 [16][31] - 原村小学改造为酒店 吸引大学生返乡就业 莫色日洛等具备专业经验的年轻人参与管理 民宿经营者龙阿红夫妇年收入近6万元 [32][33][43] 商业模式创新 - 悬崖飞羊馆采用场景化营销 包间以合伙人老家命名 陈列老物件与照片 定价118元/斤较市场溢价 计划开发全羊宴拓展销路 [20][23][25] - 返乡青年开展直播带货 龙阿红账号粉丝超30万 线上销售土鸡、蜂蜜等农产品 结合线下民宿经营 月接待游客上千人 [43][44] - 李敏华引入标准化管理 改造民宿环境 开发蕨菜、白切鸡等新菜品 改变传统饮食结构 提升客单价 [33][43][44] 产业链延伸 - 油橄榄产业形成"种植-加工-销售"闭环 2024年计划建设加工厂 提升附加值 吸纳村民进入企业工作 [16][29] - 养殖业与餐饮业协同 合作社统一供应羊肉 餐馆反向促进养殖规模扩张 形成产销一体化 [23][25] - 文旅项目带动周边就业 村民参与建设、安保、解说等岗位 实现"离土不离乡"就业模式 [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