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间链路技术

搜索文档
在北斗星群间架设“天路”
科技日报· 2025-06-11 16:18
技术突破 - 国防科技大学空间仪器团队攻克星间链路光频梳精密测量难题,测距精度优于1.6纳米,达到目前公开报告的最高水平[1] - 团队提出"并发空分时分"空间协同测量理论,通过时间和空间维度协同编排实现多节点并行测量,提升观测几何强度和网络弹性[6] - 星间测距仪在超远距离、极大动态条件下实现厘米级测距,新方案使灵敏度提高30倍,数十毫秒完成信号捕获[3] 系统优势 - 北斗三号星间链路技术实现卫星自主运行,仅需国内部署地面站即可覆盖全球服务,突破境外地面站布设限制[1] - 星间链路形成多面体几何约束,单星可同时与多颗卫星测量,通过十几条测量基线实现全星座高精度定轨[5] - 首创星间链路地面系统,集成信号采集、状态诊断等功能,实现与卫星的高效稳定对接[7] 发展历程 - 团队2010年正式攻关北斗星间链路技术,此前已开展3年预研工作[2] - 2015年3月30日首发搭载星间链路的北斗三号卫星成功发射,截至2024年3月已在轨稳定运行10年[1][8] - 2023年该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团队正推进下一代超精密测量、智能组网等技术升级[8] 行业影响 - 北斗星间链路技术建成"高速公路"式核心主干,相比GPS等系统的"羊肠小道"具有显著架构优势[2] - 技术突破使北斗系统成为全球首个实现境内管控全球服务的卫星导航系统[1] - 下一代计划实现混合链路新机制和智能组网技术,构建更泛在、融合、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8]